1、今天另一个小组进入“背叛”议题,感觉着重点有点不一样,好像都是在说被背叛。
2、比如被骗,也是被背叛。但为何容易被背叛,骗子与被骗的人有相似的人格,只是骗子的病态人格更夸张一些。要不然他们就不会相互吸引。
3、如果我们放不下对父母的理想化幻想,那么对外人也很容易进入到“理想化”和“贬低”的两级状态,人际关系会不稳定。
4、父亲有更亲密的女性朋友,孩子用回避的方式对待,而不是去问清楚。因为无法面对被打碎之后的父亲。
5、孩子和母亲共生,替母亲难受。如果母亲强一点,孩子就没那么难受。
6、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他们都是普通人,当我们允许父母是可以犯错的普通人,我们也会允许自己犯错。
7、不能拒绝,拒绝之后可能会被孤立,这个因果关系也许只是想像。因为坦诚更能拉近距离,关键是如何表达拒绝。
8、当该拒绝的能拒绝,就更容易遵守承诺,更不会违约,不会背叛他人。
9、有的弯路必须走,学费必须交,因为是人格层面的问题,不仅仅是表层的认知问题。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这就是人格层面的问题。
10、友谊层面,需要专属性,我只有她一个,她也只能有我一个,如果她另外交友了,我就觉得背叛。爱情才有排他性,这里友情有了排他性,这种被背叛的感觉来源于认知,而认知又有底层的需求支撑。这个题的解法很多。
早上小组部分总结。
#对你影响最深的老师# #每天一条溧友圈# #吃吃喝喝# #心情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