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湖边的双桥头

                         湖边的双桥头
自小的记忆里,总感觉溧阳只有一个“双桥头”,这就是诞生于明朝末年的码头街“凤凰桥”,在老溧阳和码头街人上代传下世的习惯称呼中,都一直把“凤凰桥”叫其“双桥头”。不过,溧阳还有一个“双桥头”,这就是别桥长荡湖村委的古老的历史小村落 ——“双桥头”村。据说早年这个古村落紧挨着长荡湖,沟河纵横,小桥众多,出村口就是两座相连的小桥,由此“双桥头”就是这么来的啦!这样,几百年来,溧阳一南一北出了两个“双桥头”。
如今,溧阳城的“双桥”和长荡湖的“双桥”早已不存在了,但两个“双桥头”的地名却在人们的口中永恒地保存了下来。这就是溧阳古城的“双桥头”和长荡湖边的“双桥头”。两个“双桥头”相距则不过一二十里路,却有着让人难以忘怀的记忆,有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
记得当年我为写《志愿军老兵》一书采访途中,听说过“双桥头”郑白和浪圩里的郑直兴一对亲家公都是老兵的故事,则不过“双桥头”的郑老是抗日老兵,浪圩里的郑老是志愿军老兵。五十年代初,早年三县(金坛、溧阳、宜兴)考试第一名的郑白留恋家乡,坚决不去台湾,逃香港也半路返回,回家就“金盆洗手”,得到了政府的优待;而浪圩里的郑直兴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郑家也成为受人尊敬的军属户。尽管这对亲家翁是两个不同朝代的军人,但在几十年的风雨中,饱受了人间沧桑,但两老最终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我这次到湖边“双桥头”,是想了解新旧社会这对老兵的一些情况,更确切地说是想知道出生于民国初年“双桥头”郑翁这位优秀学生从办厂、经商、从政,最后从军抗日的生涯;以及亲家翁从军抗美援朝立功回家,两代军人回归家乡种田的艰辛、困苦与幸福。
如今,这对亲家翁退伍军人早已离世多年,“双桥头”的郑老爷子86岁的儿媳(志愿军郑直兴的妻子)还健在,因为是军人的遗孀,有关部门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有其女儿和女婿给予照顾。虽然我这次来“双桥头”并没有得到这对抗战老兵、志愿军老兵有价值的信息和史料,但也看到了生活在农村的老兵遗孀及家属生活的不易,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村的高龄且生活困难烈军属给以额外的关照和生活帮助。

图为长荡湖双桥头志愿军老兵郑直兴遗孀与女儿女婿合影
热门评论
  • 昆仑中介 LV9 通判
    1楼
            致敬!
    11-25 18:47 · 江苏
    回复
  • 六根清人 LV1 路人
    2楼
    对的,码头街凤凰桥处大家都叫其“双桥头”!
    11-25 21:00 · 江苏
    回复
  • 天目深瞳 LV16 皇贵妃
    3楼
    湖边湖口村是舅婆家,小时候在那里呆的时间长。水乡人口旺盛,大村一个接一个,常常听到双桥头这个名字。
    11-25 22:30 · 江苏
    1 回复
打开溧阳论坛APP,与楼主互动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溧友圈
  • 腿已废

    诺,

    14
  • 分享了图片

    溧阳小春

    12
  • 生活如诗,不紧不慢,自有一番风景

    哲轩

    10
  • 补补

    往事如烙

    10
  • 溧阳250

    10
  • 晚上好

    1377639565

    10
  • 打卡

    夏之季风

    10
  • 分享了图片

    李小丫628

    9
  • 早上好

    非洲的白马王子

    8
  • 分享了图片

    为人

    8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溧阳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