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老马随笔:《记者节偶感》

老马随笔:《记者节偶感》
          今日十一月八日,数字“11·8”,谐音“要要发”,民间谓之吉日。于我而言,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岁月如流,白驹过隙,当年那个肩扛摄像机、手握采访本,奔走于城乡阡陌、市井街巷的广电记者,如今已是两鬓微霜的“老马”了。然而,每当这个日子来临,心中便如春潮涌动,泛起层层涟漪。
         想当年,执笔为剑,仗镜为矛,曾披“无冕之王”的荣光,也被誉为“人民的喉舌”。那时节,记者二字,分量颇重。它不单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每逢出门采访,脚步轻快,心怀赤诚,如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般开阔坦荡。虽也需经审核之程序,然除却涉政敏感之处,大多不过走个过场,稿件如清泉奔流,终能见诸荧屏。正面报道,自然一路绿灯,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温暖人心;即便是揭露问题、针砭时弊的报道,只要事实确凿,言之有据,也能如杜甫所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直面现实,引发深思,推动变革。
         彼时,央视《焦点访谈》风靡全国,一句“用事实说话”,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它敢于直面社会痛点,不避锋芒,百姓争相观看,收视率常年居高不下,真可谓“万家灯火评是非,一镜照破尘世颜”。那是一个记者尚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年代。
         而今,时代变迁,风云流转。记者的笔与镜头,似乎被套上了更多的“缰绳”。所谓“无冕之王”,早已悄然褪色;采访的自由,也需“心中有数”,步步为营。记者之职,更强调“党的喉舌”,一切须听党指挥,正面宣传为主旋律。若有人胆敢越雷池一步,擅自采写揭露阴暗、揭秘内幕之作,轻则稿件“胎死腹中”,重则可能“吃不了兜着走”,令人唏嘘不已。
         再看今日之《焦点访谈》,昔日锋芒早已收敛,批评之声日渐稀微,更多是政策解读、成就展示,观之如饮温水,波澜不惊。昔日“匕首与投枪”之风,几近无存。不禁令人想起刘禹锡的感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只是这“燕子”飞去的,不只是旧时的堂前,或许还有某种曾经令人热血沸腾的精神。
         记者,依然值得尊敬。他们奔走一线,记录时代,传递信息,是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一环。记者节,也依然值得庆贺。但老马以为,比庆贺更值得深思的,是记者的“独立精神”与“表达自由度”。没有监督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没有批评的声音,社会难以前行。一个健康的社会,不仅需要歌颂者,更需要清醒的观察者与勇敢的言说者。
         愿记者之笔,不只为颂歌而挥动,也能为真相而坚守;愿镜头之下,不仅有锦绣河山,也有尘世冷暖、人间疾苦。如此,方不负“记者”二字的初心与荣光。

热门评论
  • 天目深瞳 LV16 皇贵妃
    1楼
    这个行当,都快让人遗忘了。
    11-8 10:52 · 江苏
    回复
  • 心太乱 LV2 路人
    2楼
    直面现实。
    11-8 11:24 · 江苏
    回复
  • 沈瞎子 LV11 路人
    3楼
    第一张照片不是昆仑中介嘛!!!一支笔,一把相机,嘴里再叼根烟
    11-8 13:00 · 江苏
    回复
打开溧阳论坛APP,与楼主互动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溧友圈
  • 这位老板嫁女儿驱车来挖节节高步步高

    →_→圣人

    17
  • 分享了图片

    那一夜我懂了

    17
  • 香酥黄金虾仁!

    梦化蝶

    16
  • 那就跟个风 立冬后的第一杯奶茶

    诺,

    15
  • 下午好

    非洲的白马王子

    15
  • 打卡签到~

    夏之季风

    15
  • 分享了图片

    溧阳小春

    14
  • 一个礼拜吃一回热乎乎的家常菜,喝点功能饮料

    番茄呱呱汤

    14
  • 分享了小视频

    吴锦

    13
  • 你好!别来无恙

    13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溧阳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