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中国竹制品之乡在溧阳(系列之二) 竹床:溧阳人的消暑神器

                 中国竹制品之乡在溧阳(系列之二)
  
          竹床:溧阳人的消暑神器
    现在,许多溧阳人的家中仍然珍藏着竹床,学校毕业后,没事做的我往往“阴角转”,后来碰到溧阳城有名的“汪竹匠”,学会了做竹床,后来要不是爸妈的横加干涉,我差点儿当了竹匠。至今50多年过去了,我对做竹床的工序还是记忆犹新:挑生长 3-5 年的老竹,这类竹子质地坚硬、韧性好,砍后去除竹梢和根部,截成合适长度阴干。接着处理竹料,用刮刀刮去竹皮,再按需要将竹子剖成竹条或竹片,用刨子刨平表面,确保光滑无毛刺。然后是搭建框架,用较粗的竹条做床架的边框和横梁,通过榫卯结构或竹钉连接固定,保证框架稳固。之后编排床面,将细竹条或竹片均匀排列,用篾丝或细竹条穿插编织,固定在框架上,要注意松紧适中,让床面平整有弹性。最后打磨修饰,用砂纸打磨整个竹床,去除细小瑕疵,一张竹床就做好了。
    溧阳人的老话:“天热怕三伏,天冷怕三九”。记得小时每到夏日,外婆家门口的天井,就是孙家大院有名的荷花池旁,总摆着一张竹床。那是用南山毛竹做的,青黄相间的竹篾编出细密的纹路,床架上还留着竹节的圆痕,摸上去带着竹子特有的凉滑。每年立夏刚过,外婆就会把它从柴房拖出来,用井水擦洗三遍,竹篾吸饱了水,散发出清冽的香,那是属于夏天的信号。
    这是儿时的夏夜,竹床是全家的乐园。太阳刚落下屋山头,我爬上竹床,弟妹们会随我相继爬上来。外婆会端来一盆井水浸过的西瓜,瓜上挂着水珠,切开时 “咔嚓” 一声,汁水顺着竹床的缝隙往下滴,在青石板上晕出小小的湿痕。我总爱把瓜籽吐在竹篾的凹槽里,外婆看见了,就用巴焦扇轻轻拍我的屁股:“小馋猫,当心竹床生虫子咬你脚趾头。”
    天黑透了,竹床就成了星空下的小舞台。我蜷在一边,听外婆指着天上的星星,说哪颗是牛郎,哪颗是织女,说它们也像咱祖孙俩,隔着银河躺在 “竹床” 上。风从旁边的荷花池上吹来,吹得竹床似乎在轻轻摇晃,竹篾摩擦着发出 “吱呀” 的响。有时萤火虫飞进来,我就追着光在竹床上爬,膝盖磕在竹架上也不疼,只觉得竹床像片会晃的荷叶,托着我在夏夜的风里漂。
    上段记忆,是六十多年前,每到盛夏我们一家子在竹床上度过至今还留在脑海中的依稀烟云。这竹床,并不是城里孩子度夏的专利,因为在那时的农村家庭,普遍都拥有竹床。夏日里,睡在这张床上无比凉爽。随着夏日的到来,人们会纷纷将竹床搬出,清洗干净后,它便成了全家纳凉的好帮手。在溧阳城、在乡镇、在村头,有人说竹床曾是农村的凉躺床。每当夜幕降临,一家人饭后便会将竹床移至院子或门口的走廊上。有些讲究的人家,还会挑来井水和河水,洒在地上为地面降温,同时也会在竹床上泼些水,增添一份清凉。由于竹床由竹子制成,即便被水打湿,在炎炎夏日也能迅速干透。此时,一家人或坐或躺,在竹床上乘凉、聊天,享受着难得的宁静与惬意。当时虽无蚊香和风扇,但大人们手持蒲扇,不时轻摇,便已足够驱热。
    溧阳老话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处暑处暑,热煞老鼠”,这民间老话虽简、虽土,却生动描绘了此刻的酷热。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夏日虽热,但家家户户的电器化让生活不再那么难以忍受。然而,在五六十年代,没有电和电风扇、空调的农村是如何度过这炎热的三伏呢?那就是这种特别的“乘凉”方式——睡竹床。这竹床,它可曾是那时的消暑神器,如今虽少见,却承载着40、50、60、乃至70后许多人的清凉记忆。你是否也曾体验过这种独特的夏日生活方式?
    记得到了70年代初,我们一家子来到了现在的葫芦村,一到夏天,把一张竹床,两张竹床片全部带到了乡下,随着太阳的落山,一家人尽在竹床、竹床片上吃晚饭、洗了澡就躺着或坐着,听隔壁的老吕头说山海经,奶奶手持一把破芭蕉扇,不停地给我们拍打着蚊子。这时妈妈在“哧咕、哧咕”洗着一家人洗澡换下来的衣服,父亲在旁拼命地给老妈摇扇子纳凉驱蚊虫。
    在那个年代,由于室内空气闷热,而室外有自然的风,使得室外环境变得格外宜人。因此,许多人选择在竹床上露宿,享受自然的恩赐。他们并非短暂休憩,而是会一直睡到天明。然而,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受凉,会让他们在前半夜享受室外的凉爽,后半夜再抱回屋内休息。老辈人认为深夜时分露气重,容易伤筋骨。于是,有些孩子因为不愿回家而哭闹,无奈之下,一些父母待孩子睡着,将竹床轻轻抬着移至家中。
    溧阳人的消暑神器——竹床,成为难以忘却的记忆······

热门评论
  • 青橄榄 LV12 昭仪
    1楼
    怎么啦!
    8-24 19:24 · 江苏
    回复
  • 毕老爷 LV4 巡检
    2楼
    这竹床我家还有
    8-24 20:26 · 江苏
    回复
  • 溧阳、老张 LV10 知州
    3楼
    那时大多数居民的居住面积都很小,而家庭成员又多,经济条件、居住条件都很差,有竹床的人家也少。我家夏夜乘凉是两块门板 。每到傍晚,我就到西 河沿的河里挑一担水,浇在门口的地上,待会儿再搭门板,供一家人乘凉。
    8-24 21:27 · 江苏
    回复
打开溧阳论坛 APP,查看全部21条评论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溧友圈
  • 卸下一天的疲惫,深深陷入它的温柔里。这里,是只属于你的舒适圈……

    今朝何夕

    15
  • 高标准,严要求!

    金才

    14
  • 残月枯荷共水中,云薄茎败逢秋风,无私奉子赠众生,淤泥藏身洁心荣。

    十八兄

    13
  • 分享了图片

    李小丫628

    10
  • 运动第四十三天,现在没有一千几浑身难受!

    梦化蝶

    10
  • 打卡签到~

    夏之季风

    10
  • 晚上好

    1377639565

    10
  • 早上好

    纷纭少妇

    9
  • 星光璀璨咯

    9
  • 分享了图片

    老兵后传

    9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溧阳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