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当年南渡猪头香

近日,欣闻南渡镇荣登“全国文明村镇”榜单,我向南渡镇人民政府表示最最热烈祝贺!
因为我也是南渡人,我父亲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在团县委,分别任过竹箦区、别桥区的共青团书记。后服从组织分配调到粮食局任人秘股长,五十年代又调到南渡(区)中心粮管所任所长的,母亲也随之调南渡小学做老师,他们这一代人,真正做到了那里需要到那里去。于是,1954年我就诞生在了南渡。并在南渡街上度过了愉快的童年,一直读到小学二年级,又随父亲调任竹箦粮管所,而母亲则调到竹箦中学工作。于是,我又随父母到竹箦桥继续读书,所以在竹箦桥有我的小学同学、发小,他们有王新园、张小方、唐建新……。

溧宜河(南河)古名“濑水”,有渡口称“濑渡”,人们聚落渡口,因谐音而称这里为“南渡”也。而二千多前的“伍子胥和史贞女”金瓜子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濑水河边的。

在1969年,响应号召,我作为知识青年,从竹箦桥街上,下放到绸缪公社务农,由于表现好,1974年又被选调到公社任电影放映员,当时还有一位同事窦小建。我们两人风里雨里、走村串户,为农民朋友放电影,给农民带去了精采的电影,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
1978年我又被调至溧阳县影剧公司工作。

当年影剧公司有六个直属国营剧场:县城有“人民电影院”、“大众影剧院”,乡镇有“戴埠影剧院”、“南渡影剧院”、“上沛影剧院”、“别桥影剧院”。解放后,除“人民电影院”外,原来所有的剧场都属于剧场管理委员会。后来,“竹箦戏馆子”“上黄戏馆子”就划归所属镇政府了。而其它几个剧场统一划归“县影剧公司”,属国营单位,和锡剧团、图书馆、文化馆、新华书店统一由县文化局领导管理。

因为当年我还未结婚,所以我先是被分配到戴埠影剧院工作了几年,在1986年又调南渡影剧院工作(南渡影剧院刚刚重建,新影院急需放映员)。
南渡镇是溧阳三大重镇之一(另二个镇:溧城镇、戴埠镇),南渡是水陆码头,宁杭公路穿镇而过,水路繁忙,一串串长长的轮队鸣着汽笛声日日夜夜川流不息地通过南渡大桥,惊醒了多少梦乡中人……
南渡影剧院就坐落在大河边,剧团来镇上演出,道具可直接搬运到后台(舞台)上,非常方便。当年除城里的人民电影院、大众影剧院,南渡新影院是设备最好,最漂亮的影剧院。
剧场大门正对镇上的一条老街,向前走,有派出所、文化站、大三元酒家、税务所食堂,而大街两旁全是各种商店,每天的上午,大街两旁都摆滿了摊头,农民叫卖各种蔬菜的、出售各种农副产品的,卖老鼠药,卖各种杂七杂八东西的,总之每天都非常热闹。而很多农民朋友还要抽出时间来看场电影,好好放松一下。
那年,新造好的“南渡影剧院”热闹非凡,开业第一天,专门邀请来江苏省京剧院首演(俗称“破台”,破台一定要请名气大的戏班子),那天的打炮戏是大型京剧古装戏《龙凤呈祥》,这出三国戏,里面行当俱全(生旦净未丑)。省京由老院长王琴生(老生)亲自带队,演出阵容有杨小卿(名小生)、赵道英(名旦)、黄孝慈(名旦)……,阵容非常强大,连演三天《龙凤呈祥》,场场爆滿,第四天《玉堂春》、第五天《红娘》,天天日夜场,也是一票难求。第一天晚上,在演出前,宣传部长王悦林还登台致了贺词(晚饭是剧场沈经理家中吃的,我也去陪的),后来王部长做了市委王书记,当时镇上相关领导、镇有关单位头头也到场祝贺并观看了演出。

剧团来演戏,我们放映员最高兴了,因为晚上要演戏,我们只要放一场电影。晚上第二场的电影就改为演戏了,这样我们放映员可以在场子里看看戏了(我喜欢戏曲,就是在这种氛围下培养出来的),而且每天三角钱夜餐补贴照领。
南渡的观众是非常热情的,每当新片上映,剧场门口总是人挤人,总是一票难求,场场客滿,而且观众都很遵守秩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像。
在南渡的时侯,白天闲时我总是喜欢到剧场对面的“副一门市部”玩玩,因为店里都是和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和他们说说话,开开玩笑,非常开心。记得当年龚得安是负责人,营业员还有吴爱仙、岑荣海、王连珍、王红秋、施连群、祁美华、余一平,他们都非常热情,非常好。
在我们影剧院旁还开了一家小饭馆,老板是汪春霖,烧得一手好菜,前几年我在城里碰到汪老板,他说现在城里做古玩生意好多年了。那时候我每月的工资是39元,平时轻易是不舍得去下馆子的。而剧场的另一边,则住着一对母女,她们家算前店后坊吧,前面摆张桌子卖熟菜,后面烧熟菜,也住在后厢,熟菜的品种不算多。每天清晨这对母女就开始忙碌了,用夹子钳猪头上的猪毛,清洗需卤制的肉类,弄干净了,要抓紧卤制,好赶在中饭前售卖。我每天都能闻到她们家中飘出的卤猪头肉的香味,忍不住咽下一口口水。
平时,我们剧场同志是在镇税务所食堂搭伙,派出所的干警也在那里吃饭,食堂里有一位陈师傅,家常菜烧得也很好,人也和气,当然,那个年代每顿饭只需提供二至三个菜(一荤二素)任选,荤菜二角,素菜一角左右,基本也不供应汤什么的,反正自已菜碗里的荤汤或素汤最后都是倒在饭碗里拌饭吃掉的,不会浪费一点点的。

那时候剧场里有由孙经理负责,一位可爱的老头,他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负责,少了一根手指头,是荣军。镇上人也戏称他为“孙老九”,当然,这是没有一点不恭的,而我们都是叫他孙经理的。另外还有张田福师傅,黄盘林师傅,还有王菁,岳燕群(售票),朱洪生,张云生,他们都和我年龄相差不大……,而张云生和我一样,平时爰咪点小酒。们以我们两人常常是把食堂里的饭菜打到剧场来,然后再花上几角钱买熟菜来做下酒菜。
我经过观察,隔壁的猪头肉,是肉烂味美,整只猪头她们是拆分开卖的,猪耳朵、猪舌头、猪拱(鼻)相对贵点,而拆下来的猪头骨头非常便宜,五角钱可卖半只猪头骨,上面也有肉的,搭搭酒经济实恵,当然,有时也买三角钱猪头上拆下来的碎肉(拆骨肉),更实惠。虽然(肉碎了点,倒都是纯精肉,再请老板娘多浇一点卤汁上去更佳)。有时也会买上二角钱油炸生果肉(花生米),花生米是用旧书撕下来一张纸,包个三角包。而酒呢,是市面上当时流行的一种玻璃瓶装酒——“常州曲香酒”,记得好像是八角三分钱一瓶(一斤),有时也买山东“招远酒”。反正二人刚好干掉一瓶。
那时候,我们都还年轻,在一起吃饭,工作非常开心。后来剧院里的二位女同志也分别在南渡找到了对象,在南渡谈恋爱、结婚生子。
而离剧场不远处的“大三元酒家”那时候是属供销社的,我只去吃过一次,影响深刻的一道菜是“烩鹅掌”,他们把鹅掌煮熟后拆骨,再配以冬笋片、黑木耳、高汤烩制,鹅掌软烂,冬笋爽脆,此菜色香味俱佳。那个年代,生活条件艰苦,一般人平时是舍不得下馆子的。
而剧场隔壁汪春霖的小饭馆数年中也仅去吃过二三次,当然味道也很不错的。
几年中,还是猪头肉吃得最多,现在的条件比以前不知好了多少倍,想吃什么都没问题了,平时也常常会和亲朋好友在饭店聚系,往往美味佳肴滿滿一大桌。现在有时也会到熟食店卖点猪头肉吃,但是已吃不出当年的那个味,可能以前的猪肉品质比现在好,但更多的是,最难忘的还是南渡的卤猪头肉,那个猪头拆骨肉啊,那个老味道——真香。
待了二年不到,我调回县影剧公司工作,同事们也陆陆续续调动了,张云生调县发电厂去了,后来,杨大地调到南渡影剧院工作,任经理,由于市场变化,电影行业逐步走向下坡路,发工资也是个问题,杨经理是革命的老黄牛,他带领同志想办法建立了一个浴室,搞创收用以补充电影营收的不足。前几年由于河道拓宽,南渡影剧院也拆掉了……
回忆曾经工作的地方,曾经的工作经历,曾经一起工作的同志和结识的当地朋友,曾经的美食,总是令人难忘的,总是给人留下一个甜蜜的回忆。
在此,向南渡的朋友、南渡的观众(人民)问个好!愿彼此都安好!

热门评论
  • 艾伟 LV5 路人
    1楼
    勒来勒开,想到张之恩。
    8-3 08:59 · 江苏
    回复
  • 牵手一生 LV17 皇帝
    2楼
    很珍贵
    8-3 10:29 · 浙江
    1 回复
  • 老电影人 LV14 大学士 楼主
    3楼

    引用楼主牵手一生于2025-08-03 10:29发表的  :很珍贵 (2025-08-03 10:29) 

    谢谢您
    8-3 10:29 · 江苏
    1 回复
打开溧阳论坛 APP,查看全部51条评论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溧友圈
  • 分享了图片

    老兵后传

    18
  • 早啊

    星光璀璨咯

    18
  • 枣儿熟了

    a1234567890

    17
  • 分享了小视频

    吴锦

    15
  • 早上好呀!

    溧阳华辰

    15
  • 分享了小视频

    吴锦

    13
  • 分享了图片

    9527不易

    13
  • 溧阳小春

    13
  • 打卡

    a1234567890

    13
  • 溧阳小春

    12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溧阳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