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小暑黄鳝赛人参——写在2025年小暑前夕

                               小暑黄鳝赛人参
      
           ——写在2025年小暑前夕
    本月七号是小暑,是农历的第十一个节气,由此拉开了伏天的序幕。
    我有一个老表群,群内都是“卵子拖堂灰”生长在溧阳老城区内的老表们,他们的年龄大多在六七十岁到七八十岁之间,也就是说,群内绝大部分都是生在甜水里、长在红旗下的50后。
    当年,每逢这盛夏季节,这些50后相当一部分经历了“跳桥背”、“躬没头心”、“踩水”、“吊轮船(双桥吊到夏桥)”、“水上偷瓜”、 “起仓”、 “拍屁股”、“卖井水(一分钱尽吃)”、“弹卵筋”等等孩提时代的夏季活动。这些孩提时代的暑期活动,尤其是水上偷瓜、 起仓、 卖井水等许多都是生活所迫。
    但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小暑季节里“钓黄鳝”吃黄鳝了。因为溧阳人上代传下世在每年的小暑节气,就有吃黄鳝的习俗。至今,溧阳城乡都流传着“小暑黄鳝赛人参”俗语。记得那时,一到小暑季节,几个年纪大一点的老表会带我们到乡下的沟渠下、田埂旁、河塘边等钓黄鳝。其实那时水产公司和菜场也时有黄鳝出售,但那时黄鳝贵的很,一般人家根本吃不起。
    记得当年一到小暑这个时节,上辈的老人就嘟嚷开了,言下之意就是想品尝黄鳝,吊吊胃口,补补身子。其实,“小暑黄鳝赛人参”该俗语的核心依据源于《本草纲目》对黄鳝药用价值的描述:“鳝鱼性味甘温无毒,入肝脾肾三经,能补虚劳、强筋骨、祛风湿。”虽未直接记载俗语原文,但其功效类比人参的提法为民间谚语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支撑‌。明代《食疗本草》进一步记载鳝鱼“补五脏,逐十二风邪”,唐代杜甫诗中亦有“素丝挈长鱼”的食用记录,表明其滋补传统历史悠久‌。
    溧阳人的“小暑黄鳝赛人参”俗话应该说农谚与民俗的结合‌,有人认为这是“江南农谚”, 反映黄鳝在小暑时节的肥美特性。如描述:“小暑前后的黄鳝刚结束冬眠,未到产卵期,肉质紧实饱满,养分最足”,农谚通过形象比喻将黄鳝的时令价值与人参并列‌。但具体农谚的最早文献出处尚未明确,可能为口口相传的民间智慧。
    但溧阳人的“小暑黄鳝赛人参”传播路径有一点相对来说是成立的,即俗语最初可能起源于江南水乡(含溧阳),后随漕运或商旅传播至其他地区。随之被中医推崇,再被淮扬菜吸收推崇也助推了这一食俗的普及。
    其一,从中医角度来说,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的功效。小暑时节人体易感闷热潮湿,黄鳝能缓解暑湿带来的不适,帮助恢复体力。其二,从营养价值来说,黄鳝蛋白质含量高,铁含量比鲤鱼、黄鱼等常见鱼类高一倍以上,且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小暑夏季食用既能补充营养,又不易导致肥胖。
    各位看官,明天就是2025年小暑,记得吃这道“赛人参”,此时营养高最滋补,别错过了哦!

热门评论
  • 路路通txb LV13 巡抚
    1楼
    小暑里拔毛针,是老溧阳钓鳝人的一句出口腔。以前每到小暑时节,沟渠田间的黄鳝躲在洞内饿的不要不要,只要能找到洞(咔嚓)一钓一个准。如今黄鳝消声灭迹难寻踪影!
    7-6 12:55 · 江苏
    1 回复
  • 天目深瞳 LV16 皇贵妃
    2楼
    普遍使用农药,人快活了,口福享受没有了。
    饭店宴席,每次有红烧黄鳝筒,食之无味有点咸味。
    7-6 13:29 · 江苏
    回复
  • 天目深瞳 LV16 皇贵妃
    3楼
    红旗下,甜水里,但是没有糖,所以以前的人生糖尿病很稀有。
    7-6 13:31 · 江苏
    回复
打开溧阳论坛 APP,查看全部14条评论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溧友圈
  • 分享了图片

    李小丫628

    17
  • 分享了图片

    李小丫628

    12
  • 分享了图片

    李小丫628

    10
  • 前几天经过青海祁连县,下了一场大雪好爽

    1505192693

    10
  • 上午好

    1377639565

    10
  • 分享了图片

    奥特曼otm

    9
  • 下午好

    溧阳小春

    9
  • 晚上好

    溧阳小春

    9
  • 分享了图片

    那一夜我懂了

    9
  • 加加油吧,希望进一球

    刘乐军

    8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溧阳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