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辩证读》
自溧阳评为文明城市后,也确实给溧阳的百姓带来了很多“红利”,路好走了,环境美了,厕所“香”了,公交车便利快捷了,总而言之:美了大溧阳,舒了百姓心!
然而,为了维护和维持“文明城市”这个荣誉称号,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十分庞大,溧阳市的财政也为此“负重而行”,据说溧阳的“负债率”已经很高了!
我们应该支持政府将“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守住,继续为“文明城市”添光添彩,但是,作为政府部门,也应该在“文明城市”上做实事而不务虚,在投入上精打而细算,不搞形象工程,不“雁过拔毛”贪污受贿!
但是,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些创文明城市、保文明城市的做法,让人看不懂、看不下!
比如,对城镇街道沿线的所有店铺的门面招牌进行统一装修,而且都由政府财政埋单,这一笔开销十分巨大,而且在招投标过程中,在施工过程中,是否做到了真正的公开、公正,是否真正的符合市场质量标准,都让百姓生疑或质疑!照理,街道两旁的店面,因经营不同商品,不同的行业特点,店铺的招牌装饰也应该因店而异,体现不同的文化特色和商品特点,就像上海南京路上的眼镜店、钟表店、金银珠宝店等的招牌,都有各自的特色,都各有千秋地烙在了消费者的心目中!再看看我们现今的街道店面,可谓千店一面,万店一色,看后让人单调乏味,既没有文化底蕴,也失去了地方特色,真的是花了大钱买了个“千篇一律”!
再比如,现在全溧阳花在环卫和绿化上的人力物力资源庞大得令人咋舌和窒息!当然,环卫工人很辛苦,应该得到尊重!绿化工人也很敬业,应该得到点赞!然而,百姓也看到了奇怪的一幕:在绿花带上,有大批的老年妇女在拔草,甚至在人行道上的砖缝里挖草芽。其实,有的草坪上已经光秃秃了,但仍然有人在光秃的地上找寻杂草加以去除,有这个必要吗?人行道上有点草芽,不是很自然吗,反而更有“春色”感,有必要见芽就挖吗?城郊区的人行道边开点野花不也是一道风景吗?
再比如,公路上的洒水车和喷雾车,对清洁路面、滋润空气是非常好的,但是空气湿度已经很大了,比如雾天,洒水车与喷雾车还有继续洒、继续喷的必要吗?是不是因为“按车按量”计酬而继续“奋斗”?
作为一个真正的文明城市,不仅要做到硬件文明,而且更要做到软件文明,尤其是人要文明!人要文明则官员必须先做到文明,为官清廉,为民造福,这就是官员文明的最大体现!广大老百姓在享受文明城市的“红利”下,更希望分享到溧阳市政府部门和官员们为政文明的“红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