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2
平陵一哥
来自江苏
溧阳论坛
《舌尖上的溧阳》——鲜肉烫面饺 (闲说溧阳民间传统菜肴之十二) 饺子源于古代,原名叫“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但南方就不同了,南方人很少吃饺子,更多是吃馄饨,不但腊月吃,而且夏至也吃馄饨。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而溧阳人就不同了,饺子、馄饨通吃!不知猴年马月,在溧阳的扬州剃头佬、修脚佬、擦背佬总是宣扬风靡他们扬州的极乐世界“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的享受,但溧阳人从不理会,除了吃馄饨,就是吃风靡溧阳城的“烫面饺”。 为了区别于北方的饺子,溧阳人把饺子包好了,为了有别于北方的水饺,故不下水煮,而是放在蒸笼里蒸。因为馅都是鲜肉,故称之为“鲜肉烫面饺”,也就是当年流行的“蒸饺”。溧阳城这个“鲜肉烫面饺”到底什么时候兴起的,啥时流行的,我手上没有这方面的具体史料,不得而知。但从晚清民国年间开始,溧阳的许多酒家、饭馆、菜馆,在早点纷纷做起了“烫面饺”,而且这一盛况一直维持到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据上世纪生活在溧阳城的老人诉说,当年溧阳城做“烫面饺”的饭店很多,一到早上,凡做“烫面饺”的店门口,经常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犹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在溧阳饭店、太白酒楼、唐家饭店、迎春楼、东升楼门口排队购买小笼汤包一样,其情其景让人难忘。记得上世纪六九年左右,我和老父亲陪省公司领导到码头街群众饭店吃早餐(那时没有公款吃喝,自己掏腰包),就是请省公司领导吃的“烫面饺”,至今难以忘怀。 上了年纪的溧阳老人都知道,烫面饺是当年溧阳著名的传统名点,每年的四、五月间,是烫面饺的旺销季节。据民国年代过来的老人说:溧阳的烫面饺皮薄馅鲜,肉含汤汁,吃的时候,上以切得细如发丝的生姜,配以一碟镇江老陈醋,则更加入味,更加鲜美,实乃苏南早点之皇冠。 其实,这么鲜美的汤面饺制作也比较简单,试举制作一例:面粉4.5斤,加1.4斤温水拌和,摘成面块,拌粉时要多捏细作,使面粉发光,留半斤干面粉作为着白粉用,内馅猪肉斩成茸,熟肉皮斩细,有子白壳虾米拣去杂物,用温开水泡软斩细,水木耳粗斩和鲜虾仁,再备些葱花,馅芯辅料备全后,加半碗冷水和肉茸一起拌透,即可包饺子。根据经验,规格五斤面粉制250只烫面饺,皮子一定要扞得薄,直径有茶盅口8公分左右,包成半圆型花边面饺,待锅水烧沸后,就可上笼,约蒸十分钟就熟。 民国时期,一到这个时节,溧阳城内一般菜馆都做这时令美点。那时码头街一带的菜馆,如胡永和菜馆、馥云轩菜馆、临河轩菜馆、同乐春菜馆等,把这一早点做得都非常出色。下路顾客和本地食客一到这个季节,一大早都蜂拥到此,先食为快。![]()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