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溧阳名优特产专题帖之三十四     中国“香肠王子”和他的“天目湖香肠” ——记溧阳天目湖肉类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韦乔俊

                  溧阳名优特产专题帖之三十
               中国“香肠王子”和他的“天目湖香肠”
             ——记溧阳天目湖肉类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韦乔俊
   提到溧阳的名优特产,也许有人会脱口而出溧阳的“三白三黑”,但是,真正的老溧阳会说出传统的、名气最早货真价实的名特优产品,它就是溧阳人传统的香肠。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天目湖牌香肠曾经作为溧阳政府和社会各界团拜和走亲访友的必备礼品,堪称溧阳的一张名片。说到香肠,不得不说到溧阳市最早从事香肠开发研究的溧阳天目湖肉类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韦乔俊。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韦总就担任了溧阳食品公司肉制品厂厂长时,就开始潜心研究和生产溧阳人传统的香肠了。几十年来,这香肠在他手中玩出了名堂、玩出了品质、玩出了风范!被评为江苏省“老字号”,也是溧阳地区唯一的省级“老字号”,她就是1993年溧阳名优特产中最早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功的享誉全国的“天目湖牌”香肠。
          
                                  制作食品对他来说是一种传承
  
   一走进韦乔俊的办公室,墙面悬挂的三十二块奖牌非常显眼,这些牌匾有国家奖励的,有省级表彰的、也有地市级授予的,几乎每块奖牌的授奖内容都与“吃”和“食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荣誉墙前,这位在食品行业奋斗了整整四十二年的“溧阳天目湖肉类制品有限公司”老总深有感触地说:“生产食品对我来说是一种传承,因为父母一生都只做了‘吃’的行当,我传承过来也只做了单一的‘吃’的事业,父母一生做了一件事,我一生也只做一件事,我为我的事业而感到骄傲和荣幸。”
   韦乔俊1957年9月24日出生于溧城东门水桥头的万泰,父亲在溧阳勤丰酒厂酿酒,当年溧阳人吃的“溧阳白酒”、“乙种白酒”“封缸酒”都出自该厂。母亲是个体商贩,她制作的五香粉丝汤在溧城东门一带十分有名气,当年东门人能花5分钱吃到韦家阿姨一碗鲜美的粉丝汤而乐不可支。韦乔俊的父母从事的都与人的吃喝离不开的行,与人们每天吃的食品息息相关。父母从事的职业和行当无疑影响了韦乔俊,因此,1980年,知青插队回城,23岁的他非常荣幸地进入了大营巷的溧阳食品公司上班。
   当年溧阳食品公司属地方国营,是商业系统十大公司之一。1953年8月,溧阳县设立食品收购站,隶属于中国食品出口公司无锡收购站,负责溧阳、高淳、溧水、句容的收购业务。1955年9月改名为中国食品公司江苏省溧阳县公司,该公司就是韦乔俊现在的溧阳市天目湖肉类制品有限公司的前身,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食品公司1973年成立肉联厂,其屠宰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当年在镇江地区也首一指。在这期间,韦乔俊工作踏实,积极肯干,领导也有意培养他,赴南京市防疫站专业培训,他干过质检、化验。后继续从事营销等关键行当。93、94、95年还一度下海做生意,在四川拉冻猪肉、到海南岛抢地盘等等。从生产组长到车间主任,最后担任了食品公司肉制品厂厂长。韦乔俊说:“80年代初我进肉联厂时,正是肉联厂最辉煌的岁月,全年要收购屠宰几十万头猪,其中挑选最好的整猪爿和小乳猪专列送往香港。那时我厂已成为专业的外定产品企业。到了85年每年上交200万元左右,市场经济席卷全国,我厂开始不景气了。到了2001年改制时,溧阳食品公司仍有500多职工,属下有制冷中心、哺坊、冷饮厂和我领导的肉制品厂,当时我是肉制品厂厂长兼法人代表,按当时政策由我牵头参与改制。
   改制后韦乔俊把单位名称改为“溧阳天目湖肉类制品有限公司”,2002年公司迁到现在的气象局隔壁,原马垫共联村废弃的建筑预制场,经过几轮谈判,最后韦乔俊花120万元把这块8.5亩的土地买了下来,建造了车间、办公楼和生产设施。在这里,韦乔俊研制生产了溧阳名优特产品种的相当一部分,做了六个系列大类的品种,八十多个单品,其中包含了猪、牛、羊、鱼类、家禽类、山货类,平均每年消耗农副产品地产猪肉800吨,鱼150吨,家禽500吨,小笋100多吨,板栗80吨,其它农副产品近百吨,有效拉动了农副牧业的市场结构
                                    
                                 他比当年的苏轼更爱品味香肠
   当年,在韦乔俊幼小的记忆里,每到腊月,即使最穷的家庭,也要腌制猪头或鸡鸭,而溧阳城里人做香肠的特别多,妈妈和爸爸做的香肠就别提多好吃啦!每当大年三十,妈妈把经太阳晒后挂在樑上阴干的香肠拿下来在煤炉上煨煮时,这个香味可以说从万泰街上街头飘到下街头。正月里人来客去,小乔俊对整碗的肉圆、扣肉等“猪八碗”大菜从不敢动筷,他深知这些大菜要端半个月,待正月过了才能吃。但对香肠他时不时地施展筷子,以解“馋虫”的折磨。
   乔俊从小爱好文学,喜欢看书。每当他放学回家,看到父亲为解除一天的劳累,倒一杯溧阳酒厂酿的“乙种白酒”,切几片香肠在品酒时,他就想起了这古老的香肠。他曾经问父亲:这香肠是什么年代开始有的,是谁发明的?父亲说:这香肠你太公手里就做了,溧阳城许多人家都做,不知道哪个年代人做的。但是,聪明的小乔俊还是在一本书上找到了香肠的历史典古,到后来,他还写了一篇有关香肠来源非常经典的文章,文章的题目是《独属于一根“天目湖”香肠的故事》,发表在某专业刊物和网络上。文章中说:宋朝光佑年间,发生旱灾。时任太守的苏轼开仓放粮,救了一州百姓,地方上的豪门大户,却暗中告他借救灾之名,行贪污之实,苏轼被拘捕查办。一天,看守提着一个篮子进来,对他说:“有人给你送来美味佳肴了。”说着,将篮子往地上一放,捂着鼻子出去了。苏轼凑近一看,是一篮子又腥又臭的猪肠子,他用手向下一扒,却冒出一丝香味,于是,就从下面抽出一个肠子,用鼻子一闻,香气醉人,再一尝,香甜可口。不久,皇帝派钦差前来查明了此案,苏轼官复原职。出狱后,他立即打听肠子菜的来由。原来,有位姓陈的屠夫曾几次送去美味的肉菜,都被看守吃掉了。无奈,才想出了这么个办法。骗过了看守,救了苏轼的性命。苏轼再三感谢陈屠夫的救命之恩,高兴地把这菜叫做“灌香肠”。
   苏轼出生于1037年1月8日卒于1101年8月24日,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美食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如今,苏轼发现的“灌香肠”距今也有千余年了,也就是说,中国香肠虽然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故事,但千百年来憨厚的中国人仅仅是把它看成一种民间的一道美味传承了下来。直到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才被自小吃着香肠长大的韦乔俊看中,他在其美文《独属于一根“天目湖”香肠的故事》发表的前前后后,这位“中国香肠王子”踏上了为传承千年香肠而奋斗的历史征程。
                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已经足唉!
   “一个人在事业上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已经足唉!”这是韦乔俊经常说的一句话,他的意思就是说在创业和奋斗的路上,只要主攻或完成并办好一件事就行了,千万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1980年开始到现在的2022年这四十二年中,他只从事了肉制品工作,从中只攻关主打了“天目湖香肠”。
   当年市场体制的改革和横向经济的发展,把韦乔俊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次他陪公司领导层走访时,有人就提出“我们公司主营生猪肉业务,猪肉、猪肠衣、晾晒场地都是现成的,那为什么不干脆自己灌了香肠方便老百姓呢?”说者有意,听有心。说干就干,公司立即组织员工着手干起来。着手研发“小王子”熟香肠,万事开头难,一开始香肠的配方就成了大难题,从来没有做过香肠,盐放多少,糖放多少,八角粉用多少。因为是即食食品,大家只能摸索着前进,先少量做样品,公司领导层品尝,组织员工自己品尝,大家提意见,多次试验后,终于能做出得到大多数员工认可的“小王子”熟香肠了。开始溧阳的香肠生产工艺还停留在纯手工的阶段,手工剁肉、手工搅拌,手工刮肠衣,连灌香肠都是员工借助漏斗完成的,天晴的时候每天早晨上班了就要赶紧把挂满香肠的车子推到简易烘房。生产力的落后,劳动强度大,产量低,一年也只有几十吨左右的销量,况且溧阳食品公司也是溧阳唯一的一家正规的经营香肠生产销售业务的公司。一直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公司才引进了蒸汽盘管烘房,灌肠机,并注册了“天目湖”商标,香肠生产、销售开始如火如荼。
   公司改制搬迁到东升路后,韦乔俊把香肠生产线在建设之初就建成了四个大型烘房,改变了原有的香肠生产只能“看天”的状况,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品质如一的香肠。研发人员与技术骨干走访全国多个香肠生产地,与各地的香肠生产厂家切磋研讨,参加各地的大型食品展会,并于2011年着重推出了“手工香肠”这一新品,采用冷鲜猪肉为原料,手工切丁,结合公司多年制作香肠的经验,保留了家庭制作香肠的原始风味,上市之后大受欢迎。2014-2015年,公司斥资数百万,盖了一座阳光烘干房,新增了一台电热烘房,从此手工香肠实现了全自然风干,风味上更贴合大家记忆中的老味道。由此,延续了老传统工艺的“手工香肠”也成为了市场的“新宠儿”。
                天目湖牌香肠的前景和未来
  
   溧阳天目湖肉类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韦乔俊说:“公司每年可生产300吨成品香肠和多款香肠的系列产品。作为拳头产品,香肠系列占公司全年销售额的50%-60%。天目湖香肠不仅在溧阳本地市场占有一定的比例,还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安徽、浙江等省市。尽管产品广销全国各地市场,但天目湖香肠还是一直立足于溧阳本地口味。我们的主要配方从建厂开始就没有变过,这是经过市场考验和认可的配方。”韦乔俊接着说:“天目湖香肠选用猪的前后腿,这里的瘦肉较多,肥瘦比例大致在2:8左右,做出的香肠醇香十足。天目湖香肠采用手工切丁,与市场其他普通香肠相比,手工切丁的好处是不破坏肉类结构,能吃到扎扎实实的肉块,有咬劲、嚼劲,香味纯正、十足。”
正如韦董事长说的,天目湖牌香肠以“质量为本,诚信经营”的原则,是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无小事。食品是入口的东西,非得凭着良心、加着小心去做。韦乔俊说:“做企业不能攫取一己之利,讲道德、凭良心是食品工业的一道底线。在许多改制企业凋零的今天,天目湖肉类制品有限公司的蓬勃发展是建立在产品质量过硬、经营方法得当的基础之上。”
在人们的印象中,“老字号”这块金字招牌含金量特高,它意味着很好的口碑、悠久的历史与较高的品质。2019年江苏省商务厅公布了第二批96家“江苏老字号”企业,其中我市天目湖肉类制品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成为溧阳唯一的一家“江苏老字号”企业。在这殊荣面前,韦乔俊说:“这‘老字号’得来真不容易,但我们做得还不够,如果得不到年轻人的认同,‘老字号’品牌就没有未来。”对此,韦乔俊有着自己的一套做法:“尊重传统,在延续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尽量迎合年轻一代的口味,让年轻一代也认同这种传统食品。”韦乔俊表示,时代在不断进步,结合新时代的要求,企业将继续加强对传统食品的挖掘及梳理,将产品做精做强,时刻将食品安全放在心上,用心做好“天目湖牌香肠”,全力传承“老字号”经典。在“天目湖”牌香肠荣获长三角名优食品、常州市名牌产品、常州市名优农产品等多项荣誉称号的基础上,再接再厉,让企业朝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奋进。
]

]

热门评论
  • sjbd666 LV1 路人
    1楼
    韦乔俊我认识,一位事业心很强的人
    7-25 12:17 · 江苏
    回复
  • 夸父逐日 LV12 按察使
    2楼
    原来“中国香肠王子”是溧阳天目湖香肠的老板,这牛皮广告吹得有点过了吧?
    7-25 12:47 · 江苏
    2 回复
  • 崇来一平民 LV12 昭仪
    3楼
    小建中哥哥
    7-25 13:11 · 江苏
    回复
打开溧阳论坛 APP,查看全部35条评论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溧友圈
  • 分享了图片

    李小丫628

    20
  • 分享了图片

    那一夜我懂了

    18
  • 分享了图片

    老兵后传

    18
  • 分享了图片

    溧阳小春

    17
  • 早上好

    抱着地瓜看星星

    16
  • 健康的身体,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爱惜自己的身体,保持身心健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拥有好身体,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新的一天,早安!

    不要叫醒我

    16
  • 分享了图片

    吴锦

    15
  • 早上好

    纷纭少妇

    14
  • 分享了图片

    李小丫628

    13
  • 早上好

    牛皮癣护理中心

    13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溧阳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