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宜兴万石“水芹村”建起研究院

说到宜兴万石,有一样农产品的名气可不小,那就是后洪村的水芹。近日,小小的“水芹村”迎来了一位“贵客”,由镇里牵头成立的水芹研究院建到了村委旁边。研究院虽未正式投用,但一批科技新成果率先“下乡”,打开了传统农业发展新思路,为城乡融合助力。

对于后洪村来说,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产品研发并不稀奇。该村与扬州大学的合作已有15年,频繁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让水芹从原来的秋冬生产一季转变为四季种植。而这样的一套四季种植技术不但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更实现了亩均效益翻番。

专家教授走向田间地头,农民和专家“打交道”成为常态。除了“老朋友”扬州大学外,研究院还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四位合作伙伴根据自身专长,制定研究方向,涵盖产品深加工、质量安全、新品种开发等。目前,研究院的核心人才团队有15人,包括省农科院6位专家、扬州大学3个研究团队等,其中不乏水生蔬菜栽培专家李良俊这样的业内知名人士。每月,这批专家会带着课题、团队到村里进行研究指导。为方便“接待”村民,研究院还专门设立了专家答疑窗口,在种植方面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专家进行解答。

新理念替代“土方法”,小小芹菜种出“大文章”。近期,省农科院已将两项专利到万石进行了成果转化。其中,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将充分应用到水芹全程追溯中,在研究院成立质检中心。而扬州大学从种质资源库中拿出了12个新品种到镇里进行了实验。记者在大棚内看到,近2亩的试验田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块,其中已有不少新品种长势良好。“水芹机械化收割已在实验室成功实施。”带着这样一个消息,扬州大学还特意在万石成立了机械化研究团队,着力化解农业生产劳动力密集的短板。水芹酱菜、水芹馄饨……如今,田间地头的水芹在江南大学研究团队眼中大有可为,未来团队计划进行膳食纤维方面的研究。

据了解,为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宜兴正尝试建立创新科技人员入乡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平台载体等试验路径。如允许涉农科技专家、科技特派员以资金、技术、专利等多种生产要素入股。

热门评论
  • lvqinfu LV1 路人 楼主
    1楼
    凿壁偷光,万石离我们城东不远,有兴趣的种植户可去取取经啊。
    10-15 13:00 · 江苏
    回复
  • 简单%快乐 LV18 太上皇
    2楼
    溧阳白芹
    10-15 13:19 · 江苏
    回复
  • 无间道罗生门 LV1 举人
    3楼
    过去是唐家村水芹最有名,现在唐家村还有一寸田?
    10-15 13:22 · 江苏
    回复
打开溧阳论坛 APP,查看全部19条评论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溧友圈
  • 分享了图片

    天目舟

    18
  • 打卡

    a1234567890

    14
  • sanshou

    12
  • 中午好

    1377639565

    12
  • 分享了图片

    溧阳小春

    12
  • 今日宜随心

    袁记云饺

    10
  • #春回踏青-随手拍#蜿蜒的小道,自然的画卷。深秋的溧阳宝塔湾公园。

    溧阳、老张

    9
  • 分享了图片

    虫草

    9
  • 早上好

    抱着地瓜看星星

    8
  • 早上好

    非洲的白马王子

    7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溧阳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