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溧阳解放前后的名中医(下篇)

5、缪荣昌
缪荣昌,是前马洙汤村前清秀才缪书麟之子,后考入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到溧阳县人民医院工作。
四、外科
1、偰佩兰
又名偰恩大,是民国初年最负盛名的中医外科医生。有家传秘方,专治重症如搭手、发背、痈疽疗毒等重大外症。诊所即设在东门大街。因求治者众,医务很忙,随扩大诊所,迁至对门芮宅,并兼治喉科,直至解放初。1929年逝世,无后,将家传秘方传与外甥史悠乐继承其业。
2、张志馀
诊所设在南门域城,治疗疔毒、痈疽有名,业务兴盛。志馀死后,其子民生继承其业。
3、张育怀
1954年溧阳县城区第一人民联合诊所正式定名为溧阳县城区第一联合诊所。谢长庆担任所长,张育怀为副所长。1957年担任溧阳城镇联合诊所管理委员会委员。
4、史悠乐
史悠乐,字锁春,18964月生,夏庄村人。少时聪明好学,毕业于期成学堂,考入镇江第六中学,后因患肺结核而辍学。回乡后就诊于名中医彭伯礼,并拜其为师。史公求知若渴,孜孜以学,深得彭氏厚爱而谆谆传教;又本人广见博闻,心明理通,三年后不仅病愈,且学有所成。
  回家后与堂兄悠成办义学,自任校长。教育有方,学生骤增。同时潜心钻研医学,广览中医外科典籍,博采众家之长。用中草药义务施诊,病者多愈,乡称良医。由于求医者盈门,教职之薪不敷药费支出,而史公从不拒人于外。1925年毅然弃教从医,靠借贷于东大街租屋开设诊所。白天施诊,夜卧地铺,秉烛看医书。店主劝曰:先生自乡下来,租二架屋缩在鱼行里面,怎能做的过对门蒋氏祖传伤科诊所?不如回村教书落得自在。史公笑答:我不比势,不讲排场,但求实效。所谓各敲各的锣。三月后,店主称史公为能人,日后必定发达。是年蒋氏诊所迁走,史公接手租赁搬入。自此史公医疗业步入正轨。
日寇侵华溧阳沦陷,史氏诊所付之一炬。全家八口人逃难,致使两子夭殇。多难之秋史公对医学研究仍锲而不舍。战事稍平,即回夏庄、竹墅里、码头街等地行医糊口。抗战胜利后仍回东门旧址,废墟上重建诊所,并初具规模。史公也成为名闻县内外的名中医。
解放后史公参加中医进修,获大量西医知识充实临床。中西结合,医术精益求精。五六年入溧城镇大联合诊所,主治中医外科。1957年担任溧阳城镇联合诊所管理委员会委员。1958年任杨庄医院副院长。六二年响应政府号召,将毕生研究珍藏秘方无偿献出。这期间运用中草药治疗败血症成功,而饮誉医界。因敬业精业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出席群英大会,并当选溧阳县政协常委。
1980年史公退休,时年八十有五,然退而不休。慕名上门求医者络绎不绝;并仍手不释卷,借助放大镜完成《我和中草药》、《癌一击》等十多篇专著,为中医学贡献余热。1990年不病而逝于工作室,享年95岁。
史公一生勤敏好学,探求不止,医术日臻精良。晚年在治癌方面积累经验,治愈者不乏其例。史公厚德宽仁,情系病家,平易而具幽默,使求医者如坐春风。个体诊所时,本村人及贫穷者每不收费,几十年一贯之,并形成史家传统。经济困难时期,史公节衣缩食。助手为其多买一块烧饼也计较;夏衣冬穿、布条束腰。而穷者就医,常为填付药费、或送路资。同事不解,有人笑其痴、有人问何苦来哉?史公曰:我年轻时曾是老病号,体会贫病相煎之苦。自己省一点,小助人、解其困,吾悠而乐也,此亦余之痴理。笑者问者皆诚服。
妻蒋氏,温淳静淑,堪称贤内助。着力培养子女,身传言教。一子四女及其后辈共有18人从医,皆为业务骨干。佼佼者有子兆熊,曾任马垫医院院长。孙平淮,毕业于南京医学院,青年即升任溧阳市人民医院院长。祖孙三代相承继,以术济人。民间口碑:三代妙手,医学世家。(原溧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政协副主席王明远撰稿)
五、喉科
1、方俊臣、方荣芝、方钰生
诊所设于西门曾家巷。家学渊源,学有专长,尤以医治白喉重症,俗称烂喉痧,病势急而医治棘手。那时又无白喉血清注射,只凭吹口中药敷治,药效较慢,病变却较速,往往不治而死。方有祖传验方,声名不仅及于全县,而邻县前来求治者纷至沓来。民初俊臣去世,其子荣芝继承其业,孙方钰生助理开业,直至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后,方荣芝去世,方钰生又罹难,方氏喉科失传。
2、陈幼三、陈梁生
诊所设于东门大街,与方荣芝同时,擅长喉科,自制治喉散,业务兴盛,抗日战争期间陈幼三去世,其子梁生继承其业,直至解放。
六、儿科
1、黄寿华、黄润龄、黄仲龄
民初溧阳最负盛名的儿科医生,北门外肇庄黄氏人,历代从事儿科医生,他设诊所于北门大街,施治以推拿为主疗。对小儿的急、慢惊风等疗效最好,声名籍盛,就治者几及邻近无锡、常州、江阴等数县。
民初黄寿华去世,其子黄润龄继承其业,由于久随其父应诊,亦以推拿著称,当时亦颇负盛名,邻县前来就医者,亦应接不暇。
1927年(民国16年)润龄去世,由其弟仲龄继承其业,业务不振,其嗣子安葆,后为杨庄公社医院医生。
2、杨际春
诊所设于码头街大渡口,亦有自制丸药,对症施药。时当黄氏儿科衰落,杨氏因而出名。1931年(民国20年)杨际春去世,其子杨泮茆继承其业。
七、伤科
1、曹志雷、曹鸿元
二人是兄弟辈,是宜兴徐舍大潭圩人。二人是传承的曹家祖传伤科,诊所分别设于东门大街和南河沿。从学弟子金凤山利用外贴膏药,内服丹散治疗骨伤疾病,在溧阳颇负盛名。
2、金风山
曹志雷学生,解放后到城镇医院工作。1957年担任溧阳城镇联合诊所管理委员会委员,任西后街分所所长。
3、狄兆龙
生于1909816日,卒于2002226日,享年94岁。他出身名门望族,幼时体弱多病,初拜沧州来溧阳少林名师张凤祥习武,竞至疾除,体格日益强壮。自拜福源上人为师后,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八年后,福源上人见狄兆龙已尽得八卦掌技艺,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方师徒离别。
狄兆龙一生酷爱武术,为传播八卦掌更是不遗余力。他为人忠厚、谦和,倡导武术与健身完美的结合,德高望重。自1958年狄兆龙进入溧城联合诊所(溧阳市中医院的前身)

热门评论
  • 唐宋明清 LV1 路人
    1楼
    是国宝
    7-31 10:50 · 江苏
    回复
  • 躬耕溧阳 LV11 路人
    2楼
    又见一老地名:西门曾家巷。不知道在哪里?
    方氏喉科的祖传秘方,已由后人捐献给溧阳市博物馆。以前《溧阳时报》上看到报道。
    7-31 10:55 · 江苏
    1 回复
  • 躬耕溧阳 LV11 路人
    3楼
    疔疮,发背,痈疽……现在基本绝迹,年轻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呢?因为有了青霉素等消痰药物。
    西医外科强大!
    7-31 11:03 · 江苏
    1 回复
打开溧阳论坛 APP,查看全部24条评论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溧友圈
  • 早上好

    抱着地瓜看星星

    16
  • 早上好

    纷纭少妇

    15
  • 分享了小视频

    吴锦

    13
  •   人生没有剧本,所有经历都是礼物。勇敢体验人生吧,不必每一步都是标准答案,不必苛求每棵树都能结出硕果。愿你尽兴去闯、大胆去试,带着坚定与乐观,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新的一天,早安!

    不要叫醒我

    13
  • 分享了小视频

    吴锦

    13
  • 分享了图片

    老兵后传

    13
  • 分享了图片

    吴锦

    12
  • 分享了图片

    吴锦

    12
  • 早安

    抱着地瓜看星星

    12
  • 分享了图片

    仟仟

    11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溧阳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