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锡剧王子蒋盘芳(9)溧阳锡剧团史话
在蒋盘芳日夜准备人马备足粮草驰援溧阳、支援溧阳锡剧事业之前,我们还是费点笔墨参考史料介绍一下溧阳的锡剧团。溧阳县锡剧团的成立时间一说是1947年,一说是1942年,我似乎也同意溧阳县锡剧团成立于1942年这一说法。我几年前曾经写过一个帖子,大意是写溧阳的姜义荣(音)等几位大老板,合伙创建庆平戏院(今大众影剧院的前身)的往事,据说建造该戏院,就是为本地的戏班子和外地的戏班子搭台唱戏,造福一方百姓。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溧阳县锡剧团是1947年诞生的这一说法。史料显示,溧阳市锡剧团由民间职业国华剧团演变而来,该团最早诞生于江阴,随即回到溧阳,王兰英为团长。我为什么知道王兰英为团长,是有可靠依据的:1947年3月,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教的周其相先生再度回到家乡溧阳,他是肩负有着特别的历史使命而来,主要任务是秘密创建中国民主同盟溧阳直属支部。共G产党领导的新四军自1945年10月渡江北撤后,国民党占据了溧阳的广大地区,没有北撤的溧阳部分地方武装在张之宜的率领下撤退到南山,坚持武装斗争。其它的共G产党组织和人员都转入地下活动。因此,周其相这次回家创建民盟发展盟员都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1945年在溧阳创建的中国民主建国会溧阳小组,周其相都是在溧阳的工商界发展入会,这次筹建民盟,他注重在文化教育界发展。周先生和史邦晋两人,从最底层做起,积极稳妥地做工作。他们第一个发展的民盟盟员是时任溧阳县国华锡剧团的团长王兰英。此前,周其相以锡剧票友和复旦大学教授的身份与当年溧阳知名的锡剧女王进行了深入交谈,阐明了中国民主同盟的性质、任务、目标、宗旨,得到了王兰英团长的完全拥护和支持,这位首批发展的溧阳民盟盟员、溧阳锡剧团团长王兰英时年只有22岁。
解放后,溧阳锡剧团从1952年7月参加苏南区集训后,于同年11月来溧登记,改名为溧阳县国华锡剧团,1955年重新登记,定名为溧阳县锡剧团。1959年10月,该团和常州市锡剧团合并。1960年10月,在常州专区的安排下,从金坛县锡剧团3个演出团体和常州专区锡剧院中分别抽调45名和23名演职员支援溧阳,于同年10月重组溧阳县锡剧团。“文化大革命”中大批演职员被迫转业,下放。1970年11月撤销锡剧团。于同年12月成立京剧团。1978年12月撤销京剧团。1979年4月恢复重组溧阳县锡剧团。1990年12月8日,随着撤县设市,更名为溧阳市锡剧团。
从50年代开始,尤其是解放初到文革前的17年时间内,溧阳锡剧团共排练了大型古装传统戏、大型现代戏、中小型古装、现代戏达45部,其中1957年4月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戏曲会演的《白马告状》荣获集体演出奖,仇泉声、仇泉英获二等奖,汪少波、汪来宝、王雅君、陆菊芬获演员三等奖,徐兰英、汪材娣获大会奖;从1979年恢复锡剧团后到2008年止,溧阳锡剧团共排练了大型古装传统戏、大型现代戏、中小型古装、现代戏23部,在1987年11月江苏省第一届锡剧节上,大型现代戏《狠心奶奶糊涂娘》编剧朱加农获创作三等奖,杨盛鸣、翁舜和、陶听获导演奖,郑桦、沐仁和获作曲奖,徐克斌、徐聪、张燕青获舞美装置奖,谢爱勤、朱月春、乔琴、龚秀山获演员奖;在2002年10月江苏省第六届锡剧艺术节上,《放飞》荣获集体获剧目奖,吴仲良获作曲奖,张静获优秀表演奖,胡星获优秀表演奖,陶红娟获表演奖,胡婷婷获表演奖。特别是溧阳京剧团转为锡剧团的最后一年,即1978年10月,《相亲》在参加镇江地区专业剧团创作会演中,集体获演出一等奖。宋仁年获创作三等奖,许蓓蓓、尚宝兴获一等奖,赵丽华获三等奖。1978年10月《五福星酒店》集体获演出一等奖,夏云心获大会表扬,曲寿林获舞美一等奖。彭晓新、王新农获演员一等奖,李云鹏获二等奖,沈杏金获三等奖。
溧阳锡剧团除了在溧阳城乡每年百场演出外,经常演出(流动)区域有:宜兴、金坛、武进、常州、无锡、苏州、常熟、靖江、吴县、太仓、丹阳、镇江、句容、溧水、高淳、江阴、江都、江宁、仪征、杨中、东台、大丰以及南京、上海市区演出。还经常涉足浙江长兴的安徽广德等县市演出,尤其近年来,多次进入上海市区演出。演出地点有:上海虹口区、长宁区、宝山区、浦东新区、金山区、奉贤区、嘉定区、闵行区。
70多年来,溧阳锡剧团虽然经历了三次重组,两次翻船事故和两次地震灾害,剧团仍一如既往克服种种困难,加强剧团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艺术人才,创作剧目,立足本市面向农村,开拓省、市大中型演出市场,并努力搞好第三产业,走“以文补文”“文企联姻”的文艺发展道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剧团较全面地呈现了健康发展的态势。具体反映在:设施面积不断扩大,艺术生产不断增强,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管理模式不断创新,艺术人才不断涌现,剧目质量不断提升,演出市场不断拓展,经济效益不断增长,演职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剧团建设得到了较好较快地发展。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