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随笔:月缺于糖霜,饼寒于人心
昨日,一亲眷携来一盒月饼,盛于华彩之匣,金玉其外,巍然置于餐桌,竟占半席之地,俨然有“玉盘珍馐值万钱”之气势。暮色四合,女儿携外孙归宁,灯火可亲,笑语盈堂,正是一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团圆图景。我欣然启盒,欲与儿孙分食此“大气”之饼,共享天伦。
岂料盒启之瞬,满座愕然——竟是一整轮硕大无朋的月饼,浑然一体,如盘如镜,恍若吴刚斫桂之余,遗落人间。外孙雀跃:“外公,这月饼好大,味道一定很棒!”老伴与女儿亦含笑催促:“快切之,尝一口!”我执刀而切,刀锋入饼,如破云见月,分得数块,分授家人。
外孙甫入口,忽闻“咯噔”一声,旋即吐出一物,状如碎齿,晶莹剔透——原是冰糖小块,硬如石子。众人惊顾,继而哄笑,然笑未落,各自咀嚼间,皆频频遇“伏兵”:糖粒藏于肉松之中,匿于核桃之间,突袭齿牙,甜如蜜灌,腻若胶着。初尚可忍,继则难咽。未几,众人纷纷停口,月饼残块散落桌角,如被遗弃的冷月残片。
小外孙撅嘴道:“这月饼,一点也不好吃!”童言无忌,却如清钟一响,震我心神。
我独坐灯下,凝视此饼,不禁喟然:何以如此佳节之物,徒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形貌,却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味?其料本不薄:肉松酥香,核桃微苦回甘,芝麻松籽,皆天地所馈。然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偏以粗粝冰糖掺之,甜得霸道,腻得无度,如美人蒙尘,良曲走调。
今人饮食,讲求清淡养身,老者畏糖如虎,稚子亦不宜过甘。厂家何故逆时而动,以糖为“心机”,以甜为“诚意”?岂不知“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昔苏子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今人或可曰:“宁可月无饼,不可饼伤情。”
圆月本寄团圆之意,此饼却令团圆之宴索然无味。饼未冷,心先寒。世人皆盼中秋月圆,然若口中心意皆“缺”于一块冰糖,那一轮明月,又怎能真正圆满?
此饼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然我更愿视其为一面镜——照见匠心之失,照见人情之隔,照见那些披着华裳却失却本心的“团圆”。
![]()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