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随笔:《原乡灯影映千秋:别桥放荷灯的文化盛事与民间情怀》
九月二十日傍晚,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别桥古镇迎来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放荷灯盛会。“万盏明灯浮碧水,千重人影动星河”,长河两岸早已汇聚上万民众,舞龙灯、跳马灯、划龙船、擂大鼓等传统民俗活动纷呈迭现,更有绚烂焰火点亮秋夜苍穹。桥上桥下,街头巷尾,但见人头攒动,彩旗翻飞,荷灯流转,欢声与波光交融,绘就了一幅“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盛世民俗画卷。
放荷灯之俗,溯源于汉代,盛于唐宋,乃佛教文化与民间信仰交融之结晶。昔日欧阳修笔下“红灯焰焰水中浮”,正是此景之诗意映照。仪式以“水”为镜,照见生死轮回之思;以“光”为舟,承载祈福纳祥之愿。一盏荷灯,千载传承,既是慎终追远的仪式实践,更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寄托。
溧阳别桥,乃千年人文渊薮,状元辈出之地。长荡湖水润泽万物,传统文化滋养民心,造就了物产丰饶、民风淳朴的桃源之境。昔有古语云:“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别桥既得水文之秀,又秉人文之盛,在改革开放春风中愈发焕发光彩。而今百姓安居乐业,民心向善,恰如《诗经》所咏“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炽烈。
而今一群心怀善念、笃行公益之士,自发集结,以“靡辞辛劳无求报,惟愿万家福泽长”的奉献精神,倾力复兴放荷灯盛典。他们或解囊相助,或奔走筹划,问其初衷,不过二字:一为祈愿乡邻“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二为弘扬地方文化,助推桑梓经济发展。其情可佩,其志可鉴。
然纵观当下盛况,虽民间自发之力可嘉,却因缺乏官方引导与系统支持,犹显“虽盛犹憾”。若得地方政府予以物力支撑、文化赋能,对活动仪式进行系统提炼与创新升华,则别桥荷灯节必能如辛弃疾词中所期“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成为融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于一体的金字招牌,不仅提升城镇魅力,更将吸引四方贤达,共绘发展新图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