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随笔:《白露时节活白露》
九月七日,时值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依循古意,江南此际本当天地清肃、秋意初临,然而今时今日,苏南的白露却似一幅未完成的秋图,墨色犹温,笔意未酣。
传统此时,应是:
天凉露重,昼夜相殊。正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暑气渐收,凉意侵衣,故民间素有“白露身不露”之说,劝人添衫保暖。
露凝微白,秋燥渐起。清夜无云,地气结为莹露,晨光之中如珠似泪,晶莹泛白;风物干燥,唇肤皆觉紧涩,恰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之思。
物候有序,禽鸟先知。鸿雁来宾,玄鸟归去,众鸟储食以避寒,正如《礼记》所载“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之象。
五谷丰登,时味清嘉。稻翻金浪、棉吐云朵,水八仙——菱角、莲藕、鸡头米等纷纷上市,市井街巷,弥散清香。
人间雅事,酿茶品秋。民间自酿白露米酒,所谓“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更有白露新茶初沸,香沁心脾,老茶客们杯盏之间,尽是对时节更迭的细腻感知。
然今之白露,虽其名至,其意未至。江南大地,依旧暑气盘桓,连日高温徘徊于三十四五度之间。秋风不起,秋雨难期,人所盼望的“爽气西来”,竟杳无踪迹。虽见棉花如雪、稻浪翻黄,菱香藕嫩,新栗登盘,可人间所缺,竟是一缕清凉、一份秋意。
白露白露,而今“白”者何在?“露”者何存?奈何我江南百姓,仍困暑热之中,衣衫难更,清风难觅。杜牧曾吟“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此般意境,竟成奢望。世间节气犹在,天地节奏已非,岂不令人长叹?
白露虽至,而秋意未至;节令之名虽存,自然之序已改。人间岁月,似在无声处悄然换场,而我们,仍在等待那一阵真正的秋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