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新四军塘马战斗突围胜利83周年纪念日。历史的硝烟虽已远去,但那段血与火交织的记忆,却如同璀璨星辰,永远镌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血战塘马,奏响抗日壮歌
塘马战斗是新四军与日军在苏南作战中最为悲壮的战斗。
1941年10月,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旅部、苏皖区党委、苏南行政专员公署和苏南保安司令部,移驻溧阳县北部的塘马一带。溧阳县委和县政府机关亦随之在该地开展活动。
当时,这支队伍在师参谋长十六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的率领下,在韦岗、新丰、延陵、宝堰、句容等地战斗,使驻南京的日寇华中派遣军和汪伪政权极端仇视。
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四十八团指战员在塘马进行刺杀比赛
1941年11月28日凌晨,侵华日军第五师团出动步、骑、炮兵3000余人,伪军800余人,坦克10余辆,自东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包围新四军驻塘马地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在塘马地区活动的主要是机关和后勤工作人员,战斗部队只有1000余人,敌我力量十分悬殊。在这万分危急的关键时刻,旅长罗忠毅和政委廖海涛身先士卒,临危不惧,一面布置原旅参谋长王胜和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王直率领机关和后勤人员立即突围转移,一面亲自指挥部队和日军决一死战,掩护转移。从凌晨起在塘马、王家庄等地,激战终日,反复拼杀,毙伤敌300余人。
1000多名机关和后勤人员突围到金坛南部的清水渎圩区后,由近20名年轻指战员临时组成一个战斗集体(众称“小鬼班”),和苏南第六保安司令部一两个班的战士一起,在塘马以东金坛社头以南地区阻击追敌,坚守戴家桥,击退日军多次进攻,直至天黑,使日军未能越过此桥。入夜,我旅部和党政机关人员由当地干部、溧阳县县长陈练升作向导,从敌人包围圈的间隙中安全突出包围,顺利转移到安全地带,次日晚转移到溧水地区与四十六团汇合,脱离了险境。
塘马战斗前罗忠毅(右)、廖海涛(左)
塘马战斗是十分壮烈的,司令员罗忠毅、政委廖海涛等272位指战员壮烈殉国,抗日军民为之震悼。但部队打得英勇顽强,粉碎了敌人妄图一举消灭我苏南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阴谋,为苏南抗战高奏了一曲壮歌。
战后,新四军军部通令全军,表彰罗忠毅、廖海涛忠勇抗战、为国捐躯的英勇业绩:“罗、廖两同志,为我党我军之优秀老干部,为党为革命奋斗10余年,忠实、坚定、勇敢、负责,艰苦缔造苏南根据地,卓著功绩。罗、廖两同志壮烈牺牲,全军一致追悼,昭彰先烈。”
塘马精神,焕发时代光芒
塘马战斗已成历史,但塘马精神始终照耀着后人,在新时代不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别桥镇在整合红色资源、传承先辈精神上充分挖掘塘马村红色文化资源,恢复了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司令部、政治部、苏皖区党委、苏皖特委、“火线剧社”等多个旧址;建设塘马战斗纪念广场;设立红色塘马党员现场教育基地和党员教育实境课堂、文艺新四军陈列馆等,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塘马战斗纪念广场
在此基础上,别桥镇与中共常州市委党校、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合力进行阵地建设,成立塘马村“铁军红色学校”,进一步提升红色教育的专业性和影响力,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注入新活力。同时,大力推进“红色+旅游”的文旅融合模式,依托塘马“乡村振兴学堂”“塘马礼赞”等平台,全力推动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等特色乡村旅游线路,为传承革命遗志、弘扬红色精神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塘马烈士陵园是重要的红色纪念地,自上世纪50年代修建以来,经过四次修整与扩建,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人们到此凭吊烈士、追忆先辈。
塘马村一角
曾以红色历史而远近闻名的塘马,而今更因乡村建设发展的成果而知名全国。近年来,塘马村紧扣“文艺塘马,睦邻原乡”乡村建设定位,以红色文化凝聚乡村奋进力量,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以特色产业撬动乡村产业兴旺,红色资源利用和乡村建设发展同频共振。塘马村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人民安居乐业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闪耀着光辉的塘马精神,正激励着后人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勇往直前、开拓进取。新的故事仍在继续……
来源:综合整理自《百年征程——溧阳党史知识读本》、别桥镇在纪念塘马战斗突围胜利83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