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试论溧阳筑东坝的利弊得失『作者:天目湖客』

     【作者简介】 宋仁年,男,汉族。江苏溧阳人,笔名天目湖客等。1951年5.31生于溧城镇码头衔。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76年起主编《溧阳文艺》,系文化局剧目工作室专业编剧。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曾在《翠苑》《青春》《作家天地》《山风》《乡土》《中华儿女》等杂志报刊先后发表中短篇小说丶散文丶报告文学丶民间故事等各类文学作品,后因工作需要被调出文化系统。
      其戏曲作品曾为多家剧团演出,并获省内文艺汇演创作奖,常州市戏曲文学大奖赛提名奖,影视剧《人心不足蛇吞象》获全国“长江杯”原创作品征文优秀奖,电视剧《毛泽东与朱琏》入选全国建党一百周年征文。诗词作品多次入围全国各类大奖赛,并获中华诗圣杯实力奖。著有《宋仁年戏曲影视作品选》(六十万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等文集,存有各类文学文艺文史原创文稿两千余篇,现为《族群文化》杂志总编。

       试论溧阳筑东坝的利弊得失文/天目湖客(江苏)
       溧阳古为江南名郡,元代又称溧州,为溧阳路,辖地面积曾达上万平方公里。溧阳自古为苏浙皖三省通衢,地通京杭,水接三江。周环三省七县,东接太滆洮三湖。西连六朝古都南京,地处吴楚要塞。古时溧阳可由长江水道直达安徽芜湖商埠。明代东坝未筑之前,长江至芜湖段,水分两支,一支经金陵镇江扬州常州南通入海,世称北长江水道,一支由胥溪江青弋江中江汇三江之源,由高淳经溧阳宜兴入太湖经松江入海,称为南长江水道。南长江水路比北长江水道要缩短数百公里运程,且江面又较窄,水运安全度高,成本低而速度快,为通江达海之黄金水道。
       南长江又紧靠苏浙皖地区,物资集散及经济发展优势明显。溧阳云集上下游七省商贾之云帆,成为上下游农工商贸物资集散枢纽之地,因而富甲江南,名闻天下,有永世永平县之称。回顾历史,凡在长江口岸上设置的城镇,无一不发展成为四周商贸物资的集散之地,进而发展成为现今的大中型城市,而溧阳元代是沿江州路城市,而明清后改为县级的城市,因而成为历史上不进反退的城市,真令人扼腕痛惜!溧阳古时因境内三山六水一分田,山水相依,湖光山色秀誉东南。这里是咸水淡水交汇之处,因而物产众多,人杰地灵。上古时代曾是华胥方国之都城,被称为海内昆仑,龙山福地。华夏东南,第一古墟。明代之前,溧阳一直为历代帝王封侯之地,被封溧阳侯之人,竟有十三位之多,梁代萧沚渃还被封为溧阳公主。溧阳自古为历代官宦人家文人雅士们旅游必选之胜地。
       然自明起,明朝廷为断溧阳龙脉,发展金陵之都,以治江南水患为名,截江断流,堵筑东坝,并以铁牛镇之,使溧阳水位普降六至八米,彻底丧失水道运输功能,使原经溧阳进入江浙沪地区的商贸船只,不得已转而绕道于秦淮之地转运,自此金陵都城,万商云集,名动九州。自古以来,交通是发展经济的命脉,而溧阳及下游地区,则因痛失长江黄金水道,顿失商贸物资集散枢纽之功能,溧阳地区经济发展,从而一落千丈,成为交通落后的荒蛮贫困之地。由于筑了东坝,东坝上下游形成了固城湖、南漪湖、石湫湖、赤山湖等众多湖泊,但这些湖泊均不能通江达海,没有水运交通及商贸功能,经济并不发达。而溧阳则因此中断了水运交通之优势,西部许多河流成了断头河,而原有的黄山湖、东湖、西湖、龙湫湖、千里湖等众多湖泊,因上游无源头之水来,瞬间消失。
       有水之地,也再没有通江迖海的商贸交通功能,原有的依山傍水的矿产、冶炼、瓷窑、造船等加工业、制造业、商贸和文旅等产业,不得不下移或上迁至具有水运交通便捷之外地。如高淳芜湖宜兴无锡等地,溧阳的经济发展,因此受到致命一击,从此六百年来,一蹶不振。县治并且由原隶属国都京城之地,改辖于镇江府治下,成为时代发展的弃儿。然筑东坝后,由于湖泊干涸,仅溧阳就出现近百万亩良田,且水患又大大减少,许多地方官员及有识之士,组织族人围圩造田,囤田圈地,造成占有上万亩以上圩田的大姓氏家族有数十个之多。
       溧阳彭马史狄周的五大家族,大都是在明代筑东坝后,才迅速发展形成的,溧阳增加了上百万亩农田,吸引了河南湖北安徽浙江及苏北地区大批移民,前来定居垦荒,后成为溧阳的主体人群。至清代咸丰年间,溧阳的总人口竟达六十万之多,后因连续多年战争及动乱,大量人口外逃或死亡,又骤降至八万左右,新中国建立时,溧阳人口约三十万,多数是清后期新来移民。
       据统计,溧阳姓氏至今已有683个之多。溧阳在筑东坝后,改变了宜兴溧阳一片汪洋的旧貌,太湖水位退至宜兴东边,溧阳既失去了长江水道,又失去了太湖水道的运输便利,逐步沦落为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最落后的贫困地区。此后数百年来,至民国期间,溧阳农民起义一直不断。
        作者认为,总的来说,明代筑东坝,对溧阳及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是弊多利少。
来源:王世辉123 双馨文苑
热门评论
  • 路路通txb LV13 巡抚
    1楼
    东坝一倒,溧阳宜兴不保,山白云顶上撩水草!
    10-22 10:28 · 江苏
    2 回复
  • 天目沙塘 LV1 举人
    2楼
       为你的点个大大的赞!
    10-22 11:00 · 江苏
    回复
  • 大烟灰缸 LV9 路人
    3楼
    明初建有南京,经济上直接依赖太湖地区。永乐迁都北京以后,粮仍然靠南方特别是太湖地区供给,所以,整个明朝一代,对太湖水利的治理也颇重视。
    明代治理太湖水利的重点,主要也是解决太湖洪涝水的出路问题。其具体措施是:在上游,减少注入太湖的水量;中游,浚治湖水出口,分流排水;下游,着重疏浚吴淞江入海干流,兼顾东北港浦的浚治。
    春秋未年,伍子胥在今高淳东开胥溪。唐末杨行密据宣州,其部下台于唐景福元年(892)在胥溪兴筑鲁阳5堰,以便蓄水从江浙转运军粮。5堰由西至东为银林堰、分水堰、苦李堰、何家堰、余家堰,各相隔5里左右,其后废置不定,南宋和元时,基本上处于废弃状态。
    明初建都南京后,苏浙漕粮要逆长江西上,为了避免江涛之险,洪武二十五年(13923),疏浚胥溪运河,在今东坝处建石闸1座,名之为广通镇库;又开凿溧水胭脂岗,通过胭脂河把石臼湖与秦淮河连接起来。
    苏浙漕运由太湖经荆溪、胥溪,过广通镇闸到固城、石臼2湖,东北入胭脂河,下秦淮河,直达南京。
    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江浙漕丹改由京口渡江北上,胥溪运河遂失去其重要地位。当时太湖下游水患严重,苏州人吴相五引单锷议上奏,建议在胥溪筑坝减轻苏松地区水患。这一建议被采纳后,于是废闸为坝,称为上坝或东坝。
    10-22 11:04 · 江苏
    回复
打开溧阳论坛 APP,查看全部11条评论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溧友圈
  • 早上好呀,本小老太太!😜😝😛😋

    李小丫628

    20
  • 分享了图片

    那一夜我懂了

    19
  • 分享了图片

    天目舟

    17
  • 分享了图片

    老兵后传

    17
  • 常泰大桥

    吴锦

    16
  • 想要过上自己心仪的生活,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无数个“今天”过好。这意味着不虚度不蹉跎时光,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件事,让每一天都有滋有味,生活自然会精彩纷呈。早安!

    不要叫醒我

    16
  • 分享了图片

    吴锦

    14
  • 分享了图片

    溧阳小春

    14
  • 一定要多拍照,多发朋友圈,多记录。 因为朋友圈以后的访客,是未来80岁坐在摇椅上的你。很多事情你以为忘不了,其实三天过后就慢慢模糊了。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慢慢开始淡忘了。每一个普通的今天,都是未来再也回不去的昨天。像素再差也比记忆强。时间留不住的,就让照片留住。哪怕只是一个瞬间。

    袁记云饺

    14
  • 社渚交流

    吴锦

    14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溧阳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