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薯条姐和她的薯条——记江苏润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桂仙

                             薯条姐和她的薯条
     ——记江苏润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桂仙
    红薯,溧阳人叫山芋,是溧阳农村及丘陵山区的主要农作物。因为它兼有谷类和蔬菜的双重优点,因此它也是荒年的“救命粮”。在三年困难时期,溧阳许多家庭就靠这红薯度过了饥荒,抗战时期的新四军军粮往往都是以红薯为主,以减轻农民负担。那时溧阳西南地区有句老话“山芋汤、山芋馍,离了山芋不能活!”而1966年出生的王桂仙和上辈就不同了,从小生活在丘陵山区的她是看着奶奶、看着妈妈做“山芋条”(即红薯条)长大的。而如今的她经过十几年的奋战,已成为当地乃至常州地区有名“薯条姐”。近日,在溧阳市名优特产商会秘书长的陪同下,我们一行来到了“薯条姐”一手创办起来坐落在溧阳上兴镇蒲村的“江苏润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薯条加工厂,和这位“薯条姐”王桂仙拉起了家常——
  
                 龙虎坝下红薯一家子
    
    “薯条姐”王桂仙的老家是溧阳城西上谷楼村的王家,王姓在溧阳683个姓氏来说,虽没有彭、马、史、狄、周那么显赫,但也是溧阳名列前茅的大姓之一。桂仙的太爷爷叫王至贤,老人很会唠叨,每到吃过晚饭,油盏头从“灶王爷”的上端放到太爷爷旁的八仙桌上时,爷爷王再荣就嚷着让其父亲讲故事。这样,太爷爷讲给爷爷听,爷爷讲给父亲听,父亲讲给女儿王桂仙听。使得“薯条姐”从小就知道了自家的历史。
    “薯条姐”王桂仙说,据王家祖先口口相传的历史,我们王家是王莽的后代,为了躲避刘秀的追杀,王家祖辈从山西牵着猴子一路流浪到苏南,最后落脚于溧阳城西龙虎坝下的上谷楼村繁衍生息。王家人很多,占了上谷楼村大半个村子。爷爷奶奶生了四子五女,爸爸排行老八。爷爷奶奶为了养活一大家子,每天都开荒种地、辛勤劳作。那时在龙虎山下,王家种得最多的就是红薯了。
    当年龙虎坝下的上谷楼村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红薯,那时的村民思想都很单纯,多种红薯就是为了填饱肚子,少挨饿。但他们再也想不到红薯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为了生存有保障,“薯条姐”的太爷爷王至贤、爷爷王再荣、父亲王茂林都种不少红薯,因为有了足够吃的红薯,才能确保一家人不挨饿。种红薯一般在五月中旬种植,到秋天就是红薯大丰收季节。那时,王家的男女老少,日夜苦干,将红薯苗割除,然后再将红薯挖出来,挖红薯要小心不要挖破红薯表面,然后将挖回来的红薯放在通风的地窖储存,这样做是为了红薯放得久点,不腐烂。
    王家每年要种好多红薯,无论是煲、煮、烤,尤其烤红薯,就是溧阳人说的“烘山芋”,香甜可口很受大家欢迎。当年爷爷说:在困难的岁月里,一季红薯抵半年粮,假如没有红薯,全家十几口人都难以生存。薯条姐无限感叹地说。
               太奶奶手里的薯条儿
    每到青黄不接“闹春荒”的季节,全家人只得每天都吃红薯。但一天三餐天天吃红薯,连吃几天,就吃不下了,最后看到饭桌上的一碗碗红薯,头就发昏,不敢看一眼,甚至要呕吐。那时,太奶奶当家,看到家人都吃不下,开始把红薯变着法儿让大家吃,她一会儿把山芋皮削掉,切成做山芋汤,一会儿做烤山芋片,一会儿把山芋送进灶膛里,制成香香的煨山芋等等,但效果也不是很大。
    据“薯条姐”的爸爸王茂林生前回忆:当年管全家一天三餐的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望着空空的米缸、满满的山芋地窖,忽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红薯洗净去皮,放大锅里煮熟,然后放在盆里,倒入糯米粥汤搅拌成糊状,再用纱布压成小小的薄饼,每块直径约六、七厘米大小,放在从山上割来的茅草上晒干,在晒成七成干的时候,收回来用刀切成条,然后放在筛子里晒干,晒干的红薯条收藏起来作为一家人的粮食。奶奶煮稀粥的时候抓一把放在里面,就变成了红薯稀粥。这样的红薯条在冬天还可以用盐或沙炒得又香又脆,成为孩子们最爱吃的小零食,放在口袋里,边玩边吃。一到过年的时候,奶奶就会把自己做的红薯干拿出来,招待亲朋好友,招待来给自己拜年的孩子们。
    妈妈每年也学着太奶奶和奶奶制作红薯条,不断听着她们唠叨着王家“薯条儿”的故事。“薯条姐”清晰记得,妈妈每年在奶奶的关照指导下,要做好多红薯条,奶奶把太奶奶做红薯条的手艺都学了过来,在红薯丰收的季节里,都要做好多薯条儿,或作干粮、或当休闲的零食,给一家子和亲朋好友品尝。这些,对自小吃着山芋、喝着山芋稀粥的“薯条姐”来说,都是难以忘怀的。
    薯条姐的妈妈非常要强,在当年手工制作红薯条时,在太奶奶、奶奶手把手的辅导下,都是她自己完成的。而后来薯条姐的手艺,也是她妈妈一手带出来的,而做出来的薯条产品,几乎与从没见过的太奶奶是一脉相承的。如今,薯条姐只要一想到百十年前太奶奶教给奶奶、妈妈的红薯条制作技术,心中就充满了家属的自豪感和自己创业的自信心。薯条姐常说,他们家的薯条,绝不是她自己的独创,而是几代人的传承和接力。当今民间美食·薯条的风靡,则是太奶奶薯条的延续和王家婆姨风范的传承。
                第四代红薯条的传人
    1937年抗战爆发,日寇大举侵华,民国政府随之进行了“淞沪会战”,抗击日寇。地处宁杭国道要隘的溧阳,自然成为日寇重要的进攻目标,自从日寇轰炸溧阳城后,上谷楼村便成为抗日部队经常出没的地方。王家老宅腾空给抗日部队用,太奶奶还做红薯条给战士们吃。由于汉奸的告密,日本鬼子来到上谷楼村,残酷杀死了太奶奶,烧掉了王家祖屋。这血海深仇,让“薯条姐”至今难以忘怀。
    面对如此的大难,为了生存,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爸爸不得不外出干活,最后在溧阳码头街的班船码头打工(公私合营后,成为溧阳镇专联的正式员工)。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时期,不准搞私有制,但“薯条姐”家人口多,做的薯条自家吃也来不及,根本不可能去做买卖。“薯条姐”上面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兄弟姐妹六个,她最小。在“薯条姐”儿时的记忆里,除爸爸讲太奶奶做薯条的那些事儿,在她的眼里,她只亲眼看到奶奶和妈妈做薯条儿,那时,她已经上小学了,回家把书包一丢,就帮着给妈妈做薯条了。她非常诚恳地说,爸爸是吃着奶奶做的薯条长大,我是吃着妈妈的薯条儿长大。但光阴似箭,我们长大,老人们也会逐渐老去,终于有一天,我们再也吃不到妈妈的薯条了。在相当一段日子里,薯条的美味几乎成为一种记忆。
    “薯条姐”随着幼师毕业、结婚、成家、生子,但妈妈的制作薯条的手艺,无时不刻地闪现出来,每当看到桌子上琳琅满目的各种食品,却吊不起一点点食欲,而此刻脑海里只想到薯条,只想到妈妈的味道。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终于她再也熬不住了,在她四十九岁的那年,怀着对妈妈无比崇敬之情,她带着侄儿利华一起,在蒲村亲友的帮助下,租了一座四合院型的厂房,把妈妈遗传下来的传统薯条手艺重新拾了起来。
    这样,薯条制作从百十年前王家太奶奶开始,到奶奶,再到妈妈,现在的“薯条姐”就是薯条制作的第四代传人了。当十多年前她重操家庭薯条制作传统手艺时,一个严峻而现实问题就摆放在她的眼前,这就是当年太奶奶、奶奶、妈妈都是纯手工制作,即使带领一家子齐上阵,一天下来也做不了多少,且薯条制作并不难,怎样把这落后的加工手艺变成先进的工艺,把其变成优质、批量化生产,成为“薯条姐”面前非解决不可的一个现实问题。
                从小作坊走向产业化
    薯条的制作,一直停留在家庭手工制作上,薯条姐家的薯条从太奶奶到妈妈,都是这样手工传统制作,那时,做薯条,仅仅是满足家庭需要,最多就是帮亲戚朋友做一点,应该说都是少量或小范围内的。而现在专业化、商品化制作,需求量就大了。薯条姐说,在创业初期,我们都是按照最古老最原始的制作手法,一点点做起来的,因为是纯手工,费时费力,而且薯条做的厚薄不均匀,在经过油炸以后松脆口感存在差别,如果是自己吃没什么,而现在走向市场,质量的好坏就是一个大问题。
    薯条姐是位非常勤奋的女子,小学、中学、最后念师专,以及后来的打工、开店,处处显示了她的聪明才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与哥哥在一起反复探讨,并把大学毕业后在武汉打工的侄子叫了回来,三人整天在一起研究方案,提出设计思路,她和哥哥、侄子还用硬板设计了一个模形,试验之后效果不错,欣喜之余,她又拿上模形,请机械设计师按照其模形和工艺要求,用食品级钢板,设计出一款符合工艺要求的机器。这台机器制造成功后,压制的薯条厚薄非常均匀,而且比手工制作效率整整提高十倍。
    “薯条姐”的吃苦精神和钻研精神连她自己的老公都不得不佩服,有时为了解决生产和技术上的难题,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下。如红薯条做出来后,走向市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红薯条做出来后需要经过太阳晾晒,这个对于产品要产量化又是一个难题,天气不好不能生产,因此,往往由于天气,制压了生产的产量。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她提出定做压制、烘干、切割一条龙的生产线的设想。随之很快变成了行动。在生产线上马的最关键时期,“薯条姐”吃住在厂里,直到整个生产线成功投入生产为止。
    生产流水线的建成,辅助设备的添置,大大提升了红薯条品质和档次,“薯条姐”他们把这个地地道道祖辈家传薯条,做成了一款没有任何添加剂的纯天然深受大家喜爱的小零食。松脆、香甜百吃不厌的薯条(麻条)是这样来的:第一步,选用蒲村红薯基地山东农科院国家优级红薯“济薯26号”,这品种红皮黄瓤、细腻如沙、香甜糯软、口感极好。第二步,用多功能滚筒清洗红薯,去皮沙后人工挑选。第三步,把洗干净的红薯用切丝机切成丝装盘。第四步,进蒸箱蒸制一小时焖制二十分钟至红薯熟透。第五步,把蒸煮好的红薯倒入搅拌机加入糯米和芝麻,一起搅拌三十分钟。第六步,原料搅拌均匀后,倒入压制机压成条,放到太阳下晾晒,晒至七成干切成小条,晒干收藏。“薯条姐”说:晒干的红薯条可以用盐或沙炒制,最好吃的一种过油炸一下,脱油机脱油,味道酥、香、脆,越吃越想吃。每种的加工工艺不同,味道就有差别,顾客可以任意挑选自己喜爱的品种。
    有关部门领导也经常来厂视察和指导,也让溧阳上兴镇蒲村村委领导班子看到了不错的商机,为配合“薯条姐”的规模化生产,蒲村村还引进优良的红薯品种,建起了红薯生产基地,这样也有了蒲村村委合作的红薯农产品的“二产化”。薯条也远销南京、宣城、常州、苏州等地。去年底在大统华年货龙年大街,“薯条姐”的红薯条,荣登销售第一名。春节前在常州市奥体中心举办的常州市年货一条街上,溧阳红薯条火爆常州,受到常州市民青睐。广大消费者以买到“薯条姐”的薯条为傲。“红薯姐”也和她的薯条一样,传遍四方,被人们深深喜爱。

热门评论
  • sjbd666 LV1 路人
    1楼
    上兴慢城
    4-26 13:51   来自江苏
    回复
  • 精功眼镜 LV1 举人
    2楼
    上阁楼
    4-26 14:03   来自江苏
    2 回复
  • 溧阳史氏文库 LV12 按察使
    3楼
    文中的"上谷楼"应该是"上阁楼“才对头![偷笑][偷笑]
    4-26 14:05   来自江苏
    2 回复
打开溧阳论坛 APP,查看全部18条评论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溧友圈
  • 早上好

    纷纭少妇

    24
  • 早安

    琴菲得意

    24
  •   每个熠熠生辉的微笑背后,都有默默努力的身影。那些成长的磨砺、奋斗的汗水,都将化作你的底气,累积成你向上攀爬的阶梯,支撑着你看到更高处的风景。给梦想一点时间,相信你终会有所收获。新的一天,早安!

    不要叫醒我

    22
  • 505

    →_→圣人

    20
  • 打卡 早上好

    杏花

    19
  • 早安

    我在这里way

    19
  • 分享了图片

    事在人为°:

    19
  • 分享了图片

    9527不易

    18
  • 617

    纷纭少妇

    18
  • 1071

    纷纭少妇

    18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溧阳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