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正在逐渐消失的老事物之十七    迁坟、棺材    棺材沉沉寓福德(1)

正在逐渐消失的老事物之十七
迁坟、棺材  棺材沉沉寓福德(1
题记:
    由衷欣慰,我得以和我的四位先祖密切接触——亲手为他(她)们再觅归宿地。在此过程中,目睹了先祖地下之骨如何浮出世间的过程,感受了生与死的轮回,且悠长地呼吸了一口“孝德文化”的空气。
    最豪华的棺木终将腐朽,最伟大的人物终归尘土。对于“生”和“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对;更加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挖掘自身潜能,尽力去完善过程。只要热切地生活过,就不会留遗憾。人生看到了终点,看到了结果和归属就会豁达:生活中遭遇的一切,人生的多少苦难和挫折都会想的开了。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谨慎、庄重地对待父母的丧事;追念久远的先祖,恭敬地祭祀先祖缅怀他们的功绩和贡献。心中时时处处有天地、有父母,那么百姓的德行就自然地归于淳厚质朴。在孝文化式微的世界里,其意义显得是多么的重要啊!
    今年的一月二十五日,晚上接到我大哥来的电话,说:由于涉及拆迁,后天我家的祖坟要动迁了。明天,族里亲戚们要作些预备工作的。并问我有没有空,明天上午一起去祖坟上先动个土。
    “要与棺材、坟墓密切接触了”。我的心里一下凝重了起来——“祖坟”可是一个严肃而又深沉的话题。
    棺材与死亡相伴,坟墓是死亡的标志。在中国,由于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及内敛性格,人们往往谈“死”色变“棺材”与“坟墓”是一个让人忌讳的话题。人们往往都刻意回避着棺材、坟墓以及和死亡的相关话题,更不会主动提及这些。
    然而,人的一生又不得不面对这些。因为,坟墓与死亡是人生命中的一部分,是生命的终点和归属。每一个人都要老去,最终都要走向死亡和墓穴。同时,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父母、前辈。每一个人活着时,都要安排好自己老一辈人的葬礼和坟墓,还要祭祀已故去的亲人。这些都是客观的自然规律,每一个人都逃避不了。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也许就能坦然面对“坟墓”与“死亡”了吧。而且,通过丧祭之礼,可以践行“孝道”之美德。
    第二天,告了假,一大早的,我便驱车赶了乡下的老家孙家村。
    大寒之季,多,天空无限开阔,四周一片宁静。我站在孙家村的村头远眺。天边,云彩与蓝天交织,融为一体。一轮红日正缓缓的从地平线升起。于是,村庄披上了彩色的霞光,白云、水面、房屋,甚至树枝、小草均被朝阳镀上了一层绚烂的金色。虽然,天气已寒冷到了极点,但是,太阳正深情地俯瞰着大地,热烈地拥抱着人们。
    从叔叔、堂兄那儿了解到原来要迁的祖坟有三座:曾祖父单墓一座、曾祖母单墓一座、祖父母合墓一座。
    老话说管三代”、“守三代”。这刚好是守三代中三辈以内爷爷、奶奶辈和祖爷爷、祖奶奶辈的坟墓。
    这三座墓的来历分别如下:
    曾祖父孙公讳云庚,字祥仁,生于同治八年正月二十八日卯时(公元1869年3月10日),肖蛇。卒于约1928年,葬于孙家村东横头。后于2006年,迁葬于上排蓬。
    曾祖母,方里潘氏,生于同治十年十一月十五日(公元1871年12月26日)已时,肖羊。卒于1952年,享年82岁,葬孙家村大坟上。
    祖父孙公讳锁留,生于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十六日(公元190010月10日),卒于1974年11月,享年75岁,葬于孙家村上排蓬。
    祖母,冯家斗庄氏,生于公元1911年,卒于1951年10月,葬于小塘沿。后迁葬于上排蓬,与夫合墓。
   所以,上排蓬有两座祖墓,分别为曾祖父墓和祖父母合墓;大坟上有曾祖母墓一座。
    当天事先准备动土的就只是祖父母的合葬墓。看了吉日(正式动迁的日子)是一月二十七日,也就是明天。
    按理,政府为了鼓励和支持迁墓,为村民们准备了免费使用的挖掘机及墓地。有了挖机,当天就能快捷、方便的完成迁坟工作。那为什么不在明天,而在今天就要动土呢?
   我在叔叔家坐了一会儿,又考察了一下大坟上曾祖母的墓。
   等人凑齐后,于是,众人携带各式工具和物品,例如挖撬、钉耙、竹篮、红布、鞭炮、香烛、纸钱等便一起前往上排蓬。
   “有大树阻挡,挖机进不来。”上午九点整,大家聚集在上排蓬进坟山的必经之路上时,二堂兄指着路旁一颗粗矮的松树对我们说,“爷爷奶奶的合墓要手工动的。”
   “喏,这个就是太爷爷(曾祖父)的墓。”婶婶指着身旁一座小坟茔对我们说。
   “太爷爷的墓是从别处迁葬过来的,人工弄弄很快的。”叔叔随声道。
   “大坟上有挖机停在那儿。太奶奶的墓可以用挖机的。”大哥也事先早考察过实地了,他对我说。
   “已经联系好了。明天墓全部弄好以后,上午,村委里有专门的车子送到胡桥青龙山公墓去的。整个迁坟走的线路也确定好了。”二堂兄说,“明天必须在中午12点以前完成整个动迁事项。”
   至此,我才明白,原来祖父母的坟较大,又不能用挖机,人工清理的话就要很费些时间。而明天总共要处理三座墓的,而且,一定要上午九点半前完成清理工作。然后,赶往青龙山并于上午12点前完成安葬工作。所以,时间比较紧迫,今天的任务就是把工作量最重的爷爷奶奶的合墓先做预处理。这样,到明天正式动迁时就不会耽搁时间了。
    “今天清理到棺盖整个露出来就可以了。”堂兄安排了当日的任务,“明天再做接下来的工作。”
    于是,父亲和叔叔开始放炮仗。然后,母亲就料理焚烧纸钱。父亲向各先祖交代了迁坟的原因和新墓地的详细地址,又说一些祝愿、护佑之类的词。
    一阵炮仗响过后,在烟雾缭绕中,叔叔、婶婶和堂兄各拿着工具便开始破土。
    动土前,看着祖父母隆起的高大坟茔,我深深的弯腰鞠了三个躬,并心中默念着:爷爷、奶奶!愿您们的灵魂在天堂安息,幸福美满!
        然后,就在一旁先拍摄些照片及视频,以作纪念。
    “土还是蛮硬、蛮高的嘛。”待叔叔、婶婶挖了几下后,我和我大哥就接过他们的工具继续清理坟头的泥土。我一边挖,一边说。
    “清明来的时候,我眼咾(时常)要挖点(些)土堆在(坟头)上面的。”父母亲每年清明节都要来祭祀祖父母,父亲自然对这坟茔了解的最深。父亲顺着我的话头说,“多少年了,不知道堆了多少土在上面了。”
    清明节扫墓时,人们往往需要带一把铁撬先给先人的坟头添土,特别是一些老坟。一方面是避免坟墓因年久荒芜而导致裂缝、坍塌另一方面是表示后辈们对先辈的尊重和纪念。
    这上坟填土可大有讲究了。
    “取土的位置要远一些(至少要距离自家坟头10米远),还要用生土。”事后,我问父亲,父亲介绍说,“培土时,动作要轻,不好用撬拍()坟墓。可以动坟墓左、右两边的土,但不能动坟墓上面和下边位置的土。
    “先要把你们奶奶的给弄出来。”叔叔在一旁说。
    “你奶奶是2007年的时候,我和你叔伯等几个人从小塘沿那儿迁葬过来的,骨头是放在一个瓮团里的。瓮团(埋放)就靠着你爷爷坟头的北侧。”父亲叮咛我们道,“弄的时候一定要细心了。”
    父亲再三嘱咐,意思就是要我们当心,不要把瓮团给弄破了。
    在坟茔的北面,先清理了一深层泥土后,我便开始浅浅的锄土了。干了一会儿,坟头北侧便露出了一条沟坑。
    “就在这个位置弄。”父亲指示了大概的方位。我拿着钉耙在坟茔北侧中上部位置轻下轻提,每一下都小心翼翼的。由于,很少干体力活,干了一会儿,我便小息了一下。
    在清理休息的间隙,我仔细打量了一下整个上排蓬墓地。上排蓬是一L型长条、占地约1亩的高地,其西南两侧是一片宽阔的湖水面。因此,上排蓬就像一个伸出的拳头,突兀于水面之中恰似一个半圆形的小岛,自成一体。
    这是一个家族墓地,聚集了我族里太爷爷和爷爷辈近十位先人的坟茔。整个墓地用一人多高的铁网栏围了起来。墓地的树木高大舒展、粗壮遒劲,像威武的壮士守护着先祖们的安息之地。墓周围的地面覆盖着各种不知名的植物,它们默默无言,静静生长,任岁月荣枯
    好一片静谧而肃穆的地方!
    此时,墓坑里散发出新鲜泥土的自然气息。阳光洒在高高的墓碑上,那凹陷的文字显得光亮、清晰起来。那半掀的墓室和沧桑的墓碑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曾经的故事。
    当我在靠坟头北侧一块地方继续锄除了一小块土后,突然,一块大青砖块平躺着出现了。
    “就是的了!就是的了”父亲连忙喊道,“原来瓮团是用几层塑料膜封着的,上面就压了一块青砖的。”
    于是,我就小心的清理着瓮团周围的泥土。堂兄主要清理坟茔南侧的泥土。
    眼看就要接近我奶奶的尸骸了!
    我一边清理,一边思绪万千:想到先祖们为了生计,曾经同样的在这块土地上出出进进、来来往往的忙碌、奔波,竟生怵悲之感。
    “你奶奶是解放后,难产亡故的。”端详着坟茔上那竖立的粗圆大翁团,父亲在一旁回忆起了奶奶、爷爷的过去。
    “解放前,我们一家六人就住一间20平米的破旧老屋里。刚解放后,打土豪、分田地,我们分到了亩地。1951年10月里,你奶奶和你爷爷到自家地里去狂稻田水。那个时候,你奶奶已经有八个月的身孕了。由于狂水长时间用力,辛劳过度,就小产了。到家里生出来一个(胎儿),还有一个(胎儿)在肚里。由于难产,你奶奶因此就故去了。”往事涌上心头,父亲一边辛酸的说,一边擦拭着眼角的泪,“(你奶奶)还刚40岁呢。生出来的那一个,是女婴,还是我挑着秧篮担到地里去埋掉的呢。
    听着父亲的叙述,我的心情也不禁沉重起来。想其凄凉境地,虽素未谋面,仍黯然魂
    “唉!”我长吁一声,喟然而叹。
    确定了瓮团位置,后面的清理工作就顺利多了。
    瓮团北侧周围的泥土全部清理掉后,我就暂时把它放在一边了。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清理,今天奶奶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我和二堂兄就集中在爷爷的棺椁位置清理着泥土。
    后来,第二天,叔叔在一旁打着黑伞,父亲小心拿掉压在瓮团上面的砖块,并用手轻轻拨去盖子上的泥土。二堂兄双手揭开瓮团上的塑料封盖后,在众人的注目下,奶奶的骸骨便露了出来。
    二堂哥小心而恭敬地把骸骨从瓮团中捧了出来,放在了地上的一块大红布上。
    接着,“啪”的一声清脆响声,二堂哥把空的瓮团就近摔破。
    看着红布上黑洞洞的大眼眶,我感觉奶奶正盯着我看呢。
    看到我们儿孙辈围在她的身边,特别是奶奶见到我们这些素未谋面的孙子,这一刻,她肯定流下了幸福而又喜悦的泪水!
    她一定想一直抓着我们的手,跟我们说着话;一直在追问着我们各种问题,对我们充满了好奇!
    “小孙儿,你吃公家的饭啦!?你也来看奶奶了。”她好像一边擦拭眼泪,一边欢心的在和我说,“还给我拍照。给奶奶拍的漂亮一点,奶奶从来没有录过视频、照过相呢。小孙儿,你真孝顺啊!”
    人间至爱是亲情,相逢总把热泪洒!
    然而,时间成为了我们间永远的阻隔。这也许是我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对视了!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但是,无论时间如何改变,奶奶你的养育之恩永远比天还高,比还深!
    “保存的很好。”叔叔说,“还是刚捡骨时候的样子。”
    家谱上说:庄氏(我奶奶)育生子三个,长子培芝,次子信芝,三子锡芝。一女名水伢(嫁冯家斗)。其实奶奶还生育有一子(抱出)。
    “我们还有一个最小的弟弟呢,起名叫‘保芝’。”父亲经常在我耳边唠叨道:“他四岁时,抱给一个开稻行的叫陈玉良的做儿子,改名叫陈一民。他念书聪明的不得了呢。三年级时跳级到五年级。初中,在现在的省立中念书,并考上了四川的大学,后来,在北京工作呢。”
    值得告慰的是,亲爱的奶奶,现在,我们家族人丁兴旺:你的直系孙辈有15个,曾孙辈有20个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因干农活,高龄难产而亡故。奶奶,你一生辛苦了!
    我敬爱的奶奶,您为家庭的生存和家族的兴旺,耗尽了平生最后一点精力和鲜血!
    我敬爱的奶奶,长眠于这片你曾牵挂的土地下,有爷爷相陪,希望您不会孤苦伶仃。
    我敬爱的奶奶,你的后代都已开枝散叶、幸福安康。九天之上,您肯定会感到无比欣慰的!你也定会护佑活着亲人们的美满生活
    陶质翁罐下是冰冷尸骨,而后人对先祖的感情是温热的!
热门评论
  • 茅尖花红 LV12 按察使
    1楼
    先祖生平、迁坟过程写得详细,充满感情。是一篇好文章。点个赞!
    3-28 08:17   来自江苏
    回复
  • a1234567890 LV17 皇帝
    2楼
    在清明时节,把晚辈对先祖追思的情感,结合动迁表达的淋漓尽致,从背景、亲情,礼仪到行动收官叙写环节紧扣,美文篇!祝你们家族兴旺发达,财源广进,人才辈出,女秀男俊,福达四海!
    3-28 08:26   来自江苏
    回复
  • 涅盘的凤凰 LV1 举人
    3楼
    先顶再细看
    3-28 09:08   来自江苏
    回复
打开溧阳论坛 APP,查看全部10条评论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溧友圈
  • 空钩悟道

    24
  • 小咸鱼也OK

    非洲的白马王子

    23
  • 你好!别来无恙

    22
  • 早上好

    纷纭少妇

    21
  • 早上好

    李小丫628

    20
  • 早上好!

    杏花

    19
  • 我真的要笑晕了,去公司里找东西。原本是想找点适合孩子玩的东西,送给孩子玩的,结果找到了这个,主播说这个卖不掉,哈哈哈哈哈,好吧,卖不掉那就给我戴吧,

    岚岚呀

    18
  • 早上好

    牛皮癣护理中心

    17
  • 分享了图片

    为人

    17
  • 无论生活如何变化,新的一天都会如约到来,保持期待,充满干劲,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万难,微笑迎着今日阳光。

    抱着地瓜看星星

    17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溧阳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