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许多楷书爱好者的心目中,对于楷书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唐楷”的认知上,甚至停留在当代人的“规范字”楷书上,其实楷书在书法史上有着诸多的流变。魏晋时期楷书基本成熟,晋人楷书格调古雅,技法精稳,乃是楷书成熟之后的第一座高峰,南渡之后,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楷书有着极为浓厚的民间自由书写风格,以及北方的慷慨豪侠之气,魏碑的风格体势渐渐成熟,成为了唐代楷书的滥觞。唐代楷书删繁就简,虽然也有着诸般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已经渐渐蕴含于平正当中,对于初学者而言,见识不够,就很容易写成美术字。而魏碑楷书,则有着在严苛法度当中,从容而自由书写的精神气势,乃是后人学习楷书所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
从曹操称帝开始,便杜绝了平民阶层刻碑的传统,所以从东汉一直到隋唐时期,几乎所有能够传世的经典碑刻作品,都是皇家或者达观显贵所刻,这些人所请书丹的写手,已经所请刻工,都是当世顶级的匠人。在魏碑楷书当中,有一个大宗,那就是《元氏墓志》。北魏拓跋焘称帝之后,为了推行“汉化”教育,将自己的姓氏改为了“元氏”,所有我们如今见到的所有的“元”字开头的墓志皆是皇家敕刻之作,都极其精彩,往往代表了那个时代艺术的最高成就。 洛阳出土的《元显俊墓志》据考证墓主人元显儁为河南洛阳人,“景穆皇帝之曾孙,镇北将军、冀州刺史、城阳怀王之季子”,北魏宣武帝延昌二年(513年)正月十四日卒于宣化里第,年仅15岁。此墓志极具文采,以优美洗练、沉痛凝郁的文字叙述了对夭亡的皇室人员依依不舍的情感。“痛春兰之早折,伤琴书之永穸”,寄托了家人对早殇皇族少年无限的哀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元显儁墓志》雕刻精致,志文优美,书法精美,一出土便受到金石学者和书法家的重视。 在书法史上,除了这件《元显俊墓志》之外,我们还从未见过“龟形墓志”,可以说这是书法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件龟形墓志了,《元显儁墓志》在目前所出墓志中形制颇为特殊,志盖和志文上下相合,全体呈现为一生动、完整的石龟形状,龟首尾、四足俱全,惟妙惟肖。上面为志盖,用阴线刻满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龟甲纹样。龟甲中间阴刻正书“魏故处士元君墓志”八字,下面则镌刻楷书志文。把墓志制成长寿的龟形,显然有着希望墓主人长寿的寓意在其中,希望早殇的墓主人来世能得百岁,以得永年。此碑的石质乃是石灰石,因长期埋于地下,所以保存极为完好,通篇357个字,无一字缺损,难能可贵! 《元显儁墓志》为北魏墓志书法中的精品,是书法史上的重要作品,属国家一级文物,1917年于河南洛阳城北十八里资村出土。此墓志出土后不久即为傅增湘购置,初藏于京师博物馆(前国立北平博物馆)。“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将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元显儁墓志》亦随之辗转迁徙南下。现存南京博物院。原拓藏于哈佛大学博物馆。 从书法技法的角度来看,这件墓志书写手法极其多变,并且在字形的处理上更是极尽天然变化之势,比唐代的楷书更有韵味,风神雅隽,而体势峭拔,堪称北魏楷书当中的极品。对于学习书法的朋友而言,想要成就自己的书法境界,第一是在技法上的锤炼,其实便是如何极大挖掘出自己的艺术发挥,这这件《元显俊墓志》则完美阐释了这一点。 《元显儁墓志》书法结体大体呈左低右高之势,精紧茂密、秀逸多姿,极富韵致,兼有帖学书法的飞动妍丽和碑学的茂密豪放。字势飞动,给人以气势雄伟、韵致秀美的书法审美感触,显然为融汇了南北两地书法审美特色而确立出来的书法风格。全幅行文用笔中侧锋兼用、方圆皆备,用笔结字多侧媚取势,颇有庄美端秀的审美韵致。后世宋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苏轼的苏体书法的一些特征从兹可以窥得一些端倪,在笔法上颇有暗合的成分。此墓志亦不易学,行笔处理不当便很容易呈现出左秀右枯的用笔弊端。《元显儁墓志》全幅书法格调爽洁峻利、秀润严整。,技法上的无懈可击、变化无双,风格上的自由发挥以及曼妙隽永,都是当代书法人所欠缺的地方。铭文维大魏延昌二年岁次癸己二月丙辰朔廿九日甲申故处士元君墓志铭君讳显儁,河南洛阳人也。若夫太一玄象之原,云门灵凤之美。固以琼峰万里,秘(壑)无津,龙樤紫引,绵于竹帛。景穆皇帝之曾孙,镇北将军冀州刺史城阳怀王之季子也。君资性夙灵,神仪卓尔,少玩之奇,琴书逸影。虽曾闵淳孝,无以加其前;颜子湌道,亦莫迈其后。日就月将,若望舒荡魄;年成岁秀,若腾曦洁草。松邻竹侣,熟不仰叹矣。是则慕学之徒,无不欲轨其操,既成之儒,无不欲会其文,以为三益之良朋也。若乃载笑载言,则玄谈雅质。出入翱翔,金声璀璨。昔苍舒早善,叔度奇声,亦何以加焉。而报善无征,歼兹秀哲,甫龄三五,以延昌二年正月丙戌朔十四日己亥卒于宣化里第。粤二月廿九日窆于瀍涧之滨。痛春兰之早折,伤琴书之永穸,以追吊之未磬,更载琢于玄石。其辞曰:愔愔夫子,令仪令哲,独抱芳兰,陵践霜雪。且琴且书,俞光俞烈,扶摇未抟,逸翰先折。春风既扇,暄鸟亦还,如何是节,剪桂雕兰。泉门掩烛,幽夜多寒,斯人永矣,金石流刊。 ![]()
![]()
![]()
![]()
![]()
![]()
![]()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