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溧阳“鲢胖头”的前世今生(二 )高山出平湖 肩挑手扛筑水坝

       (二)高山出平湖  肩挑手扛筑水坝
  把历史的镜头移到1958年7月的一个炎热夏天,溧阳县委颜景詹书记、黄宝正副书记正带领着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水文工程技术人员,在溧阳沙河南山一带的崇山峻岭中实地考察。这两位父母官的老家分别是江苏淮安钦工镇郎颜村人和山东莱阳羊郡大黄家村人,当年这两位外地人毫不犹豫承担了改变溧阳南部穷山恶水的重任。此刻,他们正在为即将兴建的溧阳沙河水库选址。三个方案放在他们面前:第一个方案建在三丫桥,第二个方案建在石龙岕,第三个方案建在钓鱼台山脚下。经过现场反复勘察和多种方案选择和论证,为了使更多的农田得到灌溉、更多的农民得益,以颜景詹书记、黄宝正副书记为首的溧阳县委领导班子最后一锤定音,沙河大坝建在钓鱼台山脚下!这就是如今耸立在溧阳天目湖宾馆大门口到钓鱼台山脚下宏伟壮观的中国溧阳天目湖水库大坝!
    千百年来,地处穷山恶水的沙河一带,流传着一首民谣:“穷沙河害人不浅,七天无雨闹干旱,一场大雨遍地淹,颗粒无收泪汪汪。”这充分反映了过去沙河地区群众生活在水灾旱灾境地的悲惨生活。沙河地处溧阳南部,上源是南山山麓,山间有48条涧溪、山水汇集此河,流向下游。河身狭窄,最卡的地方仅5米,河床水位相差很大,水流很急,下游一片汪洋,若几天不下雨,河底又朝天了,是一个严重的易旱易涝地区。1957年的大水灾后,溧阳县委县政府就请来了江苏省水利专家在溧阳考察了一个时期,他们研究了当地地形,发现一马平川的沙河两边是延绵不断的碧绿山峦,如在沙河的下游,能拦住这些水,用水发电,灌溉田地,旱涝保收,造福民间,应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于是,溧阳县政府就开始了建造"沙河水库"的大胆设想和具体规划。
    1958年9月7日,县政府一声号令,溧阳沙河水库的第一期工程开工,来自戴埠、山丫、茶亭、横涧1700多个民工开始清基及浇隔水墙的工作;12月7日,城南、南渡、上兴、社渚、周城、新昌等九个公社5300多个民工开上了工地;1959年6月14日合龙蓄水;1959年11月30日来自茶亭、戴埠、城郊的民工开始了第二期施工,整个工程于1960年3月完工。
    据史料记载,水库身土方工程开始主要全靠肩挑人抬,靠人海战术,最多东、中、西三座大坝上民工人数增加到70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参加大坝建设的群众捐献实物:松木楼板1665立方米,废铁件62.5吨,树料2.5万多公斤,铁钉650公斤,试制21种运土爬坡工具计3959件。其中:牛拉车908部,土火车470部,四平车1290部,独轮车447部,各种绞关列车394部,爬坡运土器250部,自动卸土机75部,动力卷扬机7部,回旋卷扬机5部,动力运输带2部,大型运土和压实机各一台,铺竹木轨179条,总长24.6公里,使用耕牛983头。
    大坝合龙于1959年的6月11日开始,由中共溧阳县委副书记黄宝正坐镇现场指挥。来自戴埠、茶亭、城南等五个公社3000多名劳力日夜奋战在合龙口。城南、南渡两个兵团(当年上水库工地以乡为单位组建兵团)的1000名民工,一马当先,将堵口两侧备用土料倒入沙河,可堵口激流,千担土料被瞬间冲走。在这千钧一发时刻,增援兵团负责人上兴乡乡长唐广才刚到工地,立即带领100多民工投入施工。自己身先士卒带领50多人跳入20米宽的堵口激流中,用身体阻挡滔滔激流。这时,只见挖锹、钉耙象雨点般的把土装入草包中,投向激流之中,经过三昼夜紧张而有秩序的突击施工,缺口慢慢由宽变窄,终于在6月14日上午11时30分切断激流,闯过了水涨逼坝高的险关,主垻合龙施工持续到7月5日如期完成。共计完成合龙土方47000立方米,坝体高达19.5米,当时的《新华日报》全文刊载了“切断沙河激流,为民兴利除害”的报道,文章高度赞扬了恶劣天气下,参加堵口合龙英雄善战的溧阳人民......
    建成后的沙河水库集水面积达148.5平方公里,水库东邻宜兴,西接高淳、溧水,南与安徽广德、郎溪交界,北与句容、金坛毗连。水库的主坝、东副坝、西副坝建了三座发电站,全年的电量可供戴埠、茶亭、城南一带工农业用电和居民用电的需要。被征服了的洪水通过近两米高的涵洞,向东通过30里路的沿山经戴埠直通与宜兴交界的新村里,向北经过杨家边直通戴埠港桥,向西北经过上阁楼直通城南和仙人山一带,使我县南部的十多万亩良田获得了自流灌溉,彻底解决了几千年来的旱涝灾害,保障了几十万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使广大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水库周边从此真正成为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

沙河水库位置图

土规道运土的农民工

农民工在大坝上夯土
热门评论
  • 溧阳史氏文库 LV12 按察使
    1楼
    印象中六十年代初期家父等几位老先生曾撰写了《沙河曲》电影剧本,后改名为《洪波曲》,参阅了多期的溧阳日报合订本…
    2-1 14:21 · 江苏
    3 回复
  • 平陵一哥 LV1 路人 楼主
    2楼

    引用第1楼溧阳史氏文库于2022-02-01 14:21发表的  : 印象中六十年代初期家父等几位老先生曾撰写了《沙河曲》电影剧本,后改名为《洪波曲》,参阅了多期的溧阳日报合订本…

          原来只知道你的家父是溧阳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工作者!你爷爷的名声就更大了!你们后代应该写一本你们史家的传记,也为溧阳近代、现代留下宝贵的史料。记得郭沫若也写了一本《洪波曲》,但郭这个人.....嗨,不好说。你们的《洪波曲》应该是中国最好的《洪波曲》!
    2-1 14:58 · 江苏
    2 回复
  • 东园舍人 LV16 王爷
    3楼
    开发沙河水库乃旷世工程!1958年,我家乡前马公社虽未参加筑沙河水库,但参加了另一个南山工程一一戴埠至横涧公路建设。那年,我父亲缪炳庚只有34岁,他受公社党委委托,担任前马筑路兵团总指挥,率领挑着秧篮,扛着钉巴铁锹的一千多名民工,徒步来到戴埠。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奋斗,终于筑成宽6米长约二十多里的横戴公路。
    2-1 15:46 · 江苏
    4 回复
打开溧阳论坛 APP,查看全部66条评论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溧友圈
  • 博爱新村4栋顶楼墙体脱落。请有关部门关注一下。

    沈玥含

    19
  • 打卡

    a1234567890

    13
  • 掰玉米了

    往事如烙

    11
  • 分享了图片

    吴锦

    11
  • 分享了图片

    往事如烙

    11
  • 早上好

    纷纭少妇

    10
  • 分享了图片

    9527不易

    10
  • 分享了图片

    往事如烙

    10
  • 新鲜看得见

    往事如烙

    10
  • 分享了图片

    9527不易

    10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溧阳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