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竹箦镇:坚持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竹箦是溧阳四大古镇之一,在三千年之前就是西周吴国都城之地,北宋年间就是溧阳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北山重镇"之称,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千年时光悠悠而过,如今的竹箦与千年前已是截然不同,只余下一些历史文物在继续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初用竹子架建小桥,故名“竹节桥”。万历年间改竹桥为木桥,崇祯十六年改木桥为石拱桥,清代重建,为南北走向,青石质,单孔石拱桥,两侧扶栏各有六根正方形石柱。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清嘉庆《溧阳县志》记载,此石原为一块陨石,后经加工成一青黑色长方形石头。因石面有石筋,色白如玉,风雨时节,隐约显现似梅枝,故又称月梅古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李氏宗祠,又名光裕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939年11月至1940年6月,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所在地,期间陈毅元帅、粟裕将军在此办公兼住宿。
千年竹箦,先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遗产。
目前竹箦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个,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个,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个,
其他各类不可移动文物五十多种。
每种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都是先辈智慧的结晶。
据 了 解
竹箦镇镇政府在日常文物保护工作中,安排专人定时对辖区内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巡查,对文物情况及时上报立档,同时与各村(居)委签订文物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辖区内文物安全。另外,不定时召集志愿者在周末或节假日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和文保法律普及等志愿活动,并在“竹箦桥”公众号上宣传文物保护相关知识。
前段时间日常巡查中,我镇发现竹箦桥存在两侧栏杆部分损毁、王渚桥存在周边环境脏乱的情况。对此,我镇第一时间在竹箦桥损毁部分设置安全提示和围栏,防止出现安全事故以及损毁部分进一步扩大的情况发生,并邀请文物修缮专家对竹箦桥损毁部分制定修缮方案,开展修复工作。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对王渚桥周边环境进行整改,清理杂草和垃圾,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的环境。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传承文明,道之所在。
让我们一起保护文物,
为中华文明的传承献上自己的力量!
相关法律普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七条 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第十二条 有下列事迹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国家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
(一)认真执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保护文物成绩显著的;
(二)为保护文物与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的;
(三)将个人收藏的重要文物捐献给国家或者为文物保护事业作出捐赠的;
(四)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护的;
(五)在考古发掘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
(六)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方面有重要发明创造或者其他重要贡献的;
(七)在文物面临破坏危险时,抢救文物有功的;
(八)长期从事文物工作,作出显著成绩的。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二)故意或者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的;
(三)擅自将国有馆藏文物出售或者私自送给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的;
(四)将国家禁止出境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送给外国人的;
(五)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的;
(六)走私文物的;
(七)盗窃、哄抢、私分或者非法侵占国有文物的;
(八)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妨害文物管理行为。